本地三家主要超市星期一(9月1日)起,在商品上列明单价。有公众说,这样可以更方便比较价格,但多数消费者习惯只看商品的整体价格,没有留意到新列的单价。
平价、昇菘和百美三家超市业者星期一起展开单位定价(unit pricing,简称单价)标签试点计划。在这计划下,参与超市的部分门店,在蔬菜、鸡蛋、大米等日常必需品的价格标签上增列“每100克”“每公斤”或“每公升”的单价。
《联合早报》记者星期一走访三家参与的超市位于义顺、大巴窑和波东巴西的多家门店时发现,许多顾客并不知道这项试点计划,购物时也没有留意到商品价格标签上新增的单价。
林姓退休男子(64岁)称,有听说过这项单价标签试点计划,但购物时却没有留意到标签上的变化。
他每隔两天都会到超市购买食材用品,习惯到家附近的两家超市对比价格后才购买。因此,他认为超市为商品标上单位价,让消费者“知道每100克是多少(钱),购买的时候对比起来较方便。”
不过他也提出,价格标签上印的单价字体太小,较年长的顾客或许很难看清楚,也很容易看漏这一行信息。“显示单价当然有用,但字这么小,我主要还是留意商品是否有特价或看商品的整体价格。”
一名廖姓消费者(39岁,汽车经销商)也说,自己不知道,也没有注意到超市在价格标签上新增了单价。他说,平时购物时会到不同超市对比价钱,但若产品净重有差,对比起来就比较麻烦。因此,他认为这项试点计划“一定有用,尤其是对经常买菜的人。”
三超市:积极配合政府试点 优化单价标签系统
三家超市业者回复本报询问时说,会积极响应政府的试点计划,并持续与有关当局合作,优化单价标签系统。
昇菘发言人告诉记者:“目前已有10家分店参与单位定价试点计划,包括大米、肉类、鸡蛋、食用油、水果和蔬菜等食品类别,涵盖超过5400个产品。”
百美发言人说,公司自去年中就与有关当局进行相关讨论,目前有10家门店参与此试点计划,共涉及13种产品类别,涵盖超过4000样产品。
平价发言人说,目前已有超过100家平价超市门店参与这项试点计划,涵盖27种日常必需品。“我们在筹备的过程中,对标签系统后端进行调整,也试行了不同格式,以确保标签上的信息清晰、统一。”接下来,平价还会将此试点扩展到超过140家门店。
杨益财:消协盼将单价标签推广至零售商
新加坡消费者协会会长杨益财星期一早上在脸书发文称,消协会通过推动公众教育来支持这项试点计划,“希望从这轮试点计划汲取经验,将单价标签推广至本地各大零售业者。”
新加坡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和消协上星期三(8月27日)发联合文告宣布,平价、昇菘和百美会率先展开这项试点计划,冷藏和巨人超市则将从10月31日起加入。这项计划旨在让消费者更方便比较不同品牌和包装规格的商品价格,让消费者的钱花得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