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等科技的需求日益剧增,对数据中心的需求随之增加。我国寸土寸金,可供设立数据中心的地方不多,裕廊岛是可能选项之一。裕廊集团计划针对在岛上运行数据中心的风险与可行性展开研究。
裕廊集团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证实,它准备在裕廊岛展开建设数据中心的可行性研究,包括评估数据中心的各种设计和安全措施。整个评估工作预计需15周完成。
裕廊岛是我国的能源与化工中心,设有多个化工和危险品生产设施、油气管道和炼油厂。高度密集的工业活动,意味着裕廊岛存在空气质量问题和爆炸的风险,可能影响数据中心的营运可靠性与安全。
数据中心是关键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即使裕廊岛具备空间条件,若经营者无法确认能在岛上实现高度安全的运营,恐怕仍难以放心进驻。
有鉴于此,裕廊集团指出,在进行评估时,会把潜在风险,例如火患、爆炸和毒素扩散等纳入考量,并提议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风险。
我国早前发布的第三次全国气候变化研究报告指出,如果碳排放居高不下,新加坡周围的平均海平面到本世纪末可能上升0.54米至1.15米。
由于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等环境问题的迫切性,裕廊集团也将评估淹水风险,以及数据中心须满足的建设条件,确保运营的长期可持续性。
学者:裕廊岛设数据中心能缓解土地挑战
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系主任李宝胜教授受访时说,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持续推高对数据中心的需求。
他指出, 我国有严格的环境评估流程,不太可能为设立数据中心,砍伐大片森林。在裕廊岛设立数据中心,可缓解土地有限的问题,并且可保护现有绿地。
南洋理工大学校长讲座教授文勇刚说,数据中心消耗三大资源——电、水和土地。“对新加坡来说,土地挑战尤其艰巨,必须实现更高效的土地使用。这可能也是促使政府探讨在裕廊岛设立数据中心的原因。”
然而,要在裕廊岛经营数据中心,挑战不小。李宝胜举例说,岛上有多座石油厂和化工厂,可能对数据中心构成难以承担的毒云雾等风险。不过,这些风险可通过工程解决方案降低。
他指出,数据中心的硬件使用寿命约为20年,但允许停机的时间少于五分钟。因此,裕廊集团选择现在就评估潜在环境风险,并在设计阶段预先应对未来威胁,相比事后改建,不仅更有效,也能大幅降低成本。
“如果评估显示在裕廊岛上设立数据中心可行,裕廊岛未来可能成为工业与数码发展共生的典范。”
欧美探讨在太空设数据中心
长远来看,对数据中心的需求会不断增加。文勇刚指出,由于受土地稀缺限制,吉宝拟议在罗央码头附近兴建浮动数据中心是解决方案之一。
吉宝浮动数据中心预计2027年完工并投入运作;若一切顺利,这将是本地首个水上数据中心。外国已有海上数据中心,有的甚至建在海底。
美国和欧洲目前也在探讨把数据中心设在太空。文勇刚说:“新加坡有优越的太空研究项目,把数据中心设在太空是值得考虑的方案。放眼我国之外的可能性,就可避免为建设数据中心而得砍伐树木的局面。”
根据本报今年初报道,作为区域数据中心枢纽,新加坡备有超过1.4吉瓦的容量,这里有超过70多个云计算、企业和主机托管(colocation)数据中心,为人工智能运用提供云平台、数码服务和强大的负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