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0座在1960年代落成的组屋正进入99年地契的最后30年。过去一年,这类老旧组屋转售价虽持稳,但与屋龄较短、价格持续走高的单位相比,“老年”组屋未来的走势仍不明确。受访房地产分析师对老旧组屋价格趋势看法不一。

房产科技公司PropertyGuru提供给《联合早报》的数据显示,1960年前建造的组屋,中位数要价在今年7月为37万5000元,较一年前仅上涨1.6%,远低于整体转售市场10.3%的涨幅。在租赁方面,老组屋多为房间出租,平均月租约1100元。

PropertyGuru数据科技房地产智能部主管李乃佳博士说:“这些老旧组屋转售房源的点击量同比下降约28%,跌幅明显高于整体组屋市场。”

不过,并非所有数据都显示老旧组屋行情不乐观。SRI研究的数据显示,1960年代组屋在今年第二季的平均转售价为36万8063元,环比上涨5.1%,涨幅高于大部分年代的组屋。瑞联集团的分析指出,至少40年屋龄的组屋在2014年至2024年的中位数价格涨幅达31.2%,超过10年以下新组屋20.8%的涨幅。

老旧组屋转售价未达停滞期

瑞联集团(Realion)首席研究与战略总监孙燕清认为,老旧组屋的转售价还未达到停滞期。她引述data.gov.sg和瑞联研究2014至2024年的数据指出,至少40年屋龄的组屋价格在过去10年增长31.2%,涨幅甚至高于屋龄10年以下的单位(20.8%)。她认为,“年轻”组屋价格基数高,因此增长幅度反而较小。不过,从成交量来看,对年轻组屋需求的增长(608.1%)比老旧组屋(488.1%)更快,部分原因是越来越多年轻夫妇在达到最低居住年限后转售,以升级私人住宅。

延伸阅读

徐芳达:料不再有旧组屋获选SERS 本届政府任内制定VERS框架
徐芳达:料不再有旧组屋获选SERS 本届政府任内制定VERS框架
第二次家居改进计划包含更多项目 让老屋焕新生
第二次家居改进计划包含更多项目 让老屋焕新生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房地产系教务长讲座教授程天富指出,鉴于选择性整体重建计划(SERS)只适用于少部分旧组屋,更多在1970和1980年代落成的单位,如今已超过45年屋龄,并将继续老化。“新建组屋将与这些较早落成的单位一起进入市场。”

程天富强调,旧组屋往往靠近市中心和便利设施,因此在屋契贬值(lease decay)效应尚未显现前,需求会维持强劲。他预计,在优越地段,旧组屋仍会有活跃交易,对消费需求高于投资需求的买家来说,这些单位也更为实惠。

自愿提早重建计划 为旧组屋更新提供长期路径

SRI研究与数据分析部主管莫汉指出,1960年代组屋在今年第一季至第二季平均转售价上升5.1%,但需求相对局限,主要集中在同一组屋区想要换成更小单位的年长住户,或收入较低的买家。他提醒,随着屋龄增加,买家群体会收窄,不过政府的改善计划能维持组屋的宜居性。即将推行的自愿提早重建计划(VERS)能为旧组屋区更新提供长期路径,但能否有效落实,则取决于居民共识。

他说:“VERS能够以有计划的顺序有效推动城镇更新,在2030年代上半期启动,将为规划与资源分配预留充足时间,帮助维持较老组屋区的活力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