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国人已开始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但这只是起点,接下来政府将协助企业和公众进一步掌握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
例如,通过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的“加快培训专才计划”(TechSkills Accelerator,简称TeSA),与专业机构和高等学府合作,为不同行业的专业人士设计培训路径,让非科技专才也能与科技专才一样精通人工智能。
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长杨莉明,星期四(9月4日)为新科工程的年度科技创新大会致辞时,强调培养人工智能素养(AI fluency),以及既懂本身专业,也能熟练运用人工智能的人才的重要性。
她引用资媒局即将公布的2025年《新加坡数码经济报告》数据说,本地有四分之三的受访员工,已在工作中经常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例如软件工程师使用的代码编辑器Cursor,以及雷蛇(Razer)和新科工程开发的定制化工具。根据报告,85%的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提升了效率和工作质量。
不过,杨莉明指出,“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政府将协助企业和国人,不仅停留在“会用”人工智能工具的层面,而是进一步学会“说”人工智能的语言,真正掌握并熟练运用这项技术。
这包括确保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员工,具备运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能力。为此,资媒局将与科技供应商合作,在他们提供的人工智能方案里附带培训课程,让员工边学边用。
政府也将通过“加快培训专才计划”,与会计、人力资源等专业机构合作,帮助非科技专业人士把人工智能融入日常工作,同时与高等学府和培训机构合作,为科技专业人士开辟进修路径,以深化相关技能。
杨莉明形容,人工智能就像工作团队中新加入的队友,要与这名新队友合作,就必须学会它的“语言”,懂得如何理解和沟通,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她说,学习新“语言”对新加坡人来说并不陌生。例如,早在1970年代,国人就学会了电脑的语言,后来学会了互联网的语言、手机的语言。
“今天,我们正在学习人工智能的语言。要把一门语言说得流利,就需要有人一起练习。如果身处一个大家都在说这种语言的环境,就会更容易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