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榴梿的品质好不好,今后可能不用靠人来“闻”,机器也能分辨。
新科工程星期四(9月4日)举行年度科技创新大会,并在会上展示公司的最新科研成果——运用人工智能的“人机协作操作系统”(Manned-Unmanned Teaming Operating System,简称MUMTOS)。
这是一套“中枢大脑”,专门负责统筹无人机、机器人和自动驾驶车,让它们能实时共享信息、协同运作,并为人类提供决策参考。
新科工程已为系统接入气味传感器,让机器人具备类似嗅觉的功能,可检测超过23种气体。研究团队计划在榴梿园展开试验,让系统尝试分辨猫山王榴梿的品质,作为下一阶段挑战。
未来,不只是“嗅觉”,整套系统的多重感知与协同能力,都可应用到更广泛的工商业场景。
例如,在救灾时,系统可运用人工智能分析环境,像是空气里的氧气够不够、建筑会不会倒、受困人数有多少,以帮助救援队确定救援的轻重缓急,甚至调度救护车,确保伤者尽快送医。
这种让机器人在现实环境中察觉状况、理解需求并采取行动的能力,正是新科工程下一阶段的投资重点。
未来五年投2.5亿元 重点发展机器人方案
公司星期四宣布未来五年投入2亿5000万元,与学术与研究伙伴携手,推动“物理人工智能”(Physical AI)转化计划。计划将分阶段推进,重点发展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方案,解决复杂任务,首阶段目标是加强人机协作。
新科工程数码系统总裁刘展鹏说,MUMTOS最初应用在国防和公共安全领域,如今已拓展到农业等民用场景。例如,新科工程去年在马来西亚的棕榈园测试MUMTOS,通过自建的5G小型网络,把无人机、无人车和物联网传感器串联起来,在树冠浓密的环境下依然保持通讯,实现自动化采收。
至于人机协作如何建立“信任”,新科工程首席科技与数码官李香龙回答《联合早报》的提问时说,公司借鉴欧美和中国等地的人工智能治理经验,形成一套框架:先用数据衡量表现,再划定明确的限制范围,同时要求系统能说明决策依据,并留下完整记录,方便出问题时追查,由此建立“信任”基础。
李香龙补充,MUMTOS可拓展其他商业应用。例如,一群协同作业的机器人可在消防等高危环境中合作,即便一台故障,其他机器人也能自动顶上。人形机器人则能直接在现有设施里,如工厂或炼油厂执行巡检等任务。
目前,新科工程已有1万名具备基础人工智能训练的员工。未来几年,公司计划培养5000名人工智能工程师,包括培训4000人掌握人工智能应用技能(如部署人工智能系统),以及栽培1000名专注于研发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人工智能专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