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达曼总统星期五(9月5日)在国会发表政府施政方针演说,代表新一届政府勾勒未来五年的治国方略。这场演说既是对当前局势的回应,也为新加坡如何应对未来挑战提供了方向。

他开宗明义指出,新加坡正处在一个更加不确定的世界:国际秩序动荡,地缘竞争加剧,经济环境难以预测,社会分裂在一些国家甚至演变成长期问题。

作为一个小国,新加坡既不能对外部风险掉以轻心,也不能忽视内部隐忧。政府提出的应对之道,是为国家构筑三层“保护盾”——从国家到社会,再到个人,全方位守护新加坡的安全、团结与信心。

第一层:国家的“防御盾”

这一层保护新加坡不受外部威胁,确保我们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

1)加强防务与外交

延伸阅读

尚达曼:政府将强化国防力量和关注国内隐患 
尚达曼:政府将强化国防力量和关注国内隐患 
尚达曼总统宣读政府施政方针:建设我们为先社会 纷乱世界共前进
尚达曼总统宣读政府施政方针:建设我们为先社会 纷乱世界共前进

政府要确保新加坡在动荡的世界中站稳脚跟。除了持续加强国防力量,应对混合战、网络攻击等新威胁,也必须防范外部势力操纵舆论、散播假信息,挑拨社会矛盾。

尚达曼说,安全从来不是理所当然,尤其当前区域和全球紧张局势,随时可能突然爆发。

尚达曼总统说,我国将继续加强国防能力,应对新出现的威胁,从网络安全到混合战争,并支持我们的国民服役人员,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国防骨干。(档案照片)
尚达曼总统说,我国将继续加强国防能力,应对新出现的威胁,从网络安全到混合战争,并支持我们的国民服役人员,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国防骨干。(档案照片)

他指出,原本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正在松动,美国不再像以前那样愿意当世界的“承保人”,结果就是世界变得更乱、更不确定。

“曾经协助维护和平、提高全球生活水平的规则和规范,正在失势。侵略、胁迫或不合理要求现在更容易被容忍,甚至被平息。与此同时,相互依赖的贸易和经济反成了武器,使国际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张复杂。”

他进一步指出,中美大国竞争会继续加剧,不管是在经济、科技,还是军事上,而这场竞争会塑造未来几十年的战略格局。

“这些并非短暂的逆风,而是浪潮的根本转变。前方的大海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颠簸和不可预测。”

因此,政府的第一优先是保卫家园,确保新加坡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这包括继续提升军事力量,同时支持国民服役人员。外国势力也可能试图影响舆论,利用社交媒体或传统渠道散播虚假信息,挑拨离间、制造裂痕。

尚达曼也说,国人同样要防范国内威胁,如恐怖主义、诈骗、毒品,包括现在流行的电子烟等,因为这些问题不只是执法问题,更会威胁社会和谐、信任与凝聚力。

外交上,我国会继续与理念相近的国家深化伙伴关系,并通过亚细安推动区域合作。“通过与我们的朋友和伙伴站在一起,我们扩大了集体声音,并增强了我们的影响力。”

2)增强经济韧性

面对保护主义抬头和供应链重组,政府将更新经济发展蓝图,并开拓人工智能、绿色经济等新兴产业,确保新加坡在世界舞台上有持久的竞争力。

尚达曼说,过去的经济模式已不足够了,尤其大国都在把关键投资,搬回本土或邻近地区。新加坡不能靠低成本竞争,而必须更快适应、更大胆创新,让自己继续成为贸易、资本和人才信赖的枢纽。

科技增强我国经济韧性的关键,除了能提升效率的人工智能,气候变化相关的减碳和海岸防护技术,也将帮助我国应对生存挑战。图为新科工程日前在年度科技创新大会上,展示具备人工智能的“人机协作操作系统”。(谢智扬摄)
科技增强我国经济韧性的关键,除了能提升效率的人工智能,气候变化相关的减碳和海岸防护技术,也将帮助我国应对生存挑战。图为新科工程日前在年度科技创新大会上,展示具备人工智能的“人机协作操作系统”。(谢智扬摄)

因此,政府正在更新经济策略,深入产业,重组升级,从先进制造到金融科技,再到清洁能源和环保可持续发展,全方位打造未来产业。

在这个过程中,科技扮演着关键角色,不仅是能提升效率的人工智能,气候变化相关的减碳和海岸防护技术,也将帮助我国应对生存挑战。

他强调,国家的目标很清楚:让新加坡成为创意可以落地、企业家能走向世界的地方。同样重要的是,人人都能分享到国家进步的成果。

第二层:社会的“稳固盾”

这一层强调向内凝聚人心,避免社会像其他国家一样,因身份政治而陷入严重分化。

1)推动“我们为先”

总统重申黄循财总理先前在国庆群众大会上提出的“我们为先”概念。他说,新加坡要屹立不倒,靠的是团结,但团结不是喊口号,而是靠每天的行动,把“我们”放在“我”之前。

政府将推动“我们为先”的社会,从社区开始,把邻里联系得更紧密,支持更多由民间发起的基层项目。“建设我们共同的未来,人人都有发言权。”

尚达曼总统说,政府将推动‘我们为先‘”的社会,从社区开始,把邻里联系得更紧密,并让奉献和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图为年长义工拉马詹德兰(Ramachandran,左一)即使步入古稀之年,继续从事志愿工作,在住家一带的狮子乐龄之友协会当义工。(何家俊摄)
尚达曼总统说,政府将推动‘我们为先‘”的社会,从社区开始,把邻里联系得更紧密,并让奉献和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图为年长义工拉马詹德兰(Ramachandran,左一)即使步入古稀之年,继续从事志愿工作,在住家一带的狮子乐龄之友协会当义工。(何家俊摄)

尚达曼也说,要让奉献和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哪怕是小小的日常举动,比如在地铁上让座、在别人需要时伸出援手扶一把,都是把社会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2)严防断层线 建立互信

尚达曼指出,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与人民之间的信任正在流失,甚至陷入僵局,但新加坡必须与众不同。

他提到,新加坡能走到今天,是因为我们坚持不同的治理方式:重视长期责任,不搞短期投机。更重要的是,不论是政民之间,还是人民之间都已建立了信任。

“这份信任使我们能够在需要时做出艰难选择,并规划超越当前选举周期的未来。正是这个原因,新加坡避免了困扰许多其他国家的弊端。但信任必须通过持续对话、倾听、问责和共同目标来不断赢得。”

尚达曼提醒,人们必须继续维护种族与宗教和谐,扩大国人之间的共同点,并在多元背景中培养互相尊重的社会文化。

他特别强调,不能为了政治利益而利用种族或宗教,更不能用这些视角来看待国家事务。只有守住这条底线,新加坡社会才能稳固。

第三层:个人的“安心盾”

这一层聚焦民众的日常关切,确保国家的进步能惠及每一个新加坡人。

1)为每个人生阶段提供保障

政府承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给予支持:帮助年轻人做好就业准备;让家庭能负担得起住房与托育服务;协助年长者继续工作、积累足够退休储备,并能健康积极地安度晚年。

总统说,经济转型会带来不确定感,工作和技能变化越来越快,旧产业消失,新产业冒起。“今天炙手可热的技能,明天可能就会过时。”

但他指出,我们不能阻止变化,但能提前做好准备。因此,政府推出了技能创前程求职援助计划(SkillsFuture Jobseeker Support Scheme)、技能创前程进阶计划(SkillsFuture Level-Up)。政府还会不断优化这些计划,让国人在不同阶段都能获得支持。

“这些努力反映了我们的信念:新加坡人永远不应独自面对不确定性。”

总统说,经济转型会带来不确定感,尽管我们不能阻止变化,但能提前做好准备,因此政府推出各项计划,让国人在不同阶段都能获得支持,包括技能创前程求职援助计划,为非自愿失业者提供短期财务援助。图为位于巴耶利峇的终身学习学院里的劳动力发展局职业联系站(Careers Connect)。(特约骆辉煌摄)
总统说,经济转型会带来不确定感,尽管我们不能阻止变化,但能提前做好准备,因此政府推出各项计划,让国人在不同阶段都能获得支持,包括技能创前程求职援助计划,为非自愿失业者提供短期财务援助。图为位于巴耶利峇的终身学习学院里的劳动力发展局职业联系站(Careers Connect)。(特约骆辉煌摄)

尚达曼也说,政府为处于不同阶段的国人强化了保障,让每个人都能有尊严、有目标、有希望地迎向未来。例如:

  • 年轻人:帮他们做好就业准备,缓解焦虑,让他们有技能在未来立足,并给予更多发声和参与塑造国家的机会。

  • 家庭:确保他们负担得起组屋和托育服务,同时加强对看护者的支持,包括灵活工作安排和社区照护网络。

  • 年长者:鼓励他们继续工作,把经验传承下去;想退休的也能有更充足的退休金,健康、积极地度过晚年。

政府也会继续帮国人应对生活费的压力。

“全球冲突、关税和供应链中断导致的成本上涨给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我们理解这些焦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将继续缓解这些负担,并确保每个公民都能获得生活必需品。”

2)建设更公平社会

随着社会发展,财富容易固化,不平等会加深。尚达曼说,这是全球普遍问题,我们不能让这种现象在新加坡根深蒂固。

他指出,我国已取得进展:收入差距缩小,低收入者工资提升,低收入家庭拥有住房的比率依然是世界最高。

但他强调,“工作仍未完成”,每一代人都必须有向上流动的机会。

“每个人须有机会攀上技能的电动扶梯,增强信心,拥有更美好的生活。每个新加坡人都必须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为此,政府会从幼儿教育开始投入资源,给每个新加坡人最好的起点。

尚达曼总统说,政府会从幼儿教育开始投入资源,给每个新加坡人最好的起点。(李冠卫摄)
尚达曼总统说,政府会从幼儿教育开始投入资源,给每个新加坡人最好的起点。(李冠卫摄)

在接下来的教育体系中,学生也会有多条通往成功的道路,过程中不仅培养知识,也培养品格和价值观,并肯定不同形式的卓越。

“除了学术能力,我们必须同样重视技术专长、创意天赋、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体育和艺术的精湛技艺。”

他也说,我国要继续照顾弱势群体,帮助低收入家庭克服挑战,强化对残障人士的教育与就业支持,也减轻看护者的负担。

“我们国家的成功,绝不会仅仅以经济增长来衡量。必须取决于我们如何支持弱势群体,如何使每个新加坡人无论老幼都能做出贡献,并且有尊严地生活。这就是新加坡的承诺:出身不决定命运,没有人会被落下,每一代人都可以乐观而有希望地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