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教学中持续创新和改进十分重要,正华小学华文教师丁彩虹(38岁)因此积极将人工智能融入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拥有14年教学经验的她受访时表示,在人工智能日益融入校园学习的背景下,教师应更注重在科技学习与人文关怀之间找到平衡,并关注科技可能对学习带来的冲击。

丁彩虹早期在课堂中使用视频、思维导图等工具,为学生制作口试和写作练习材料。随着教育科技的发展,她逐步引入人工智能工具,以协助学生进行看图说话、阅读理解和口试准备。

她指出:“人工智能能够快速分析学生的弱点,提供针对性建议,让老师腾出更多时间,一对一辅导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

然而,丁彩虹多次提醒学生,人工智能只能作为辅助工具,不能完全取代思考。她说:“学生应学会向人工智能提问、寻求建议,而不是直接索取现成答案。”

丁彩虹在教学上运用人工智能工具,如School AI和Snorkl,协助学生进行看图说话、阅读理解和口试准备。(张俊杰摄)
丁彩虹在教学上运用人工智能工具,如School AI和Snorkl,协助学生进行看图说话、阅读理解和口试准备。(张俊杰摄)

她与学生共同制定使用规则,并在课堂上示范如何将人工智能的回应转化为启发性引导,帮助他们逐渐从依赖走向独立思考。

在她看来,科技为华文学习创造了更多可能性,但前提是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教师的专业判断和人文关怀是科技无法取代的。”她经常花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背景与性格,从而因材施教。

她回忆道:“曾有学生在作文中表达对我的感激之情,这让我更加坚信,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影响生命。”

丁彩虹希望更多教师勇于尝试科技工具,互相分享经验,共同面对华文教学的挑战,在这条道路上携手前行。

延伸阅读

杰出华文教师奖得主 梁慧瑜:必读书七策略带动学习
杰出华文教师奖得主 梁慧瑜:必读书七策略带动学习

“教学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我们要与时俱进,也要守住教育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