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需弟弟四岁才开始说话,各方面发展更比同龄孩子慢,好姐姐为帮助父母分忧,课后化身“小老师”担起看护责任,大学更是选修相关课程,盼成为语言治疗师帮助更多人。

李乐贤(19岁)有一个小三岁的弟弟李乐文,由于父母都要工作,两人从小交由外婆带大。

李乐贤受访时忆述,弟弟到了四岁才开始牙牙学语,发展速度在她看来比他人慢,后来父母才告知原来弟弟患有“失用症”(Apraxia)、运用障碍(dyspraxia),以及全面性发育迟缓。

不过,弟弟从小接受主流学校教育,为了减轻父母负担,李乐贤主动担任起弟弟的“小老师”,放学回家就开始指导对方课业及陪伴他。

她坦言,年幼时对弟弟做不到完全的包容,有时弟弟花很多时间在一份课业上,她会非常恼火,甚至骂他。“有时候他连功课都不愿意做,让我也会受不了骂他,但随着年龄增长,加上看到妈妈很有耐心地指导弟弟,我也学习慢慢教他。”

延伸阅读

创业不仅为生计 凭自身经验帮助特需孩子与家长
创业不仅为生计 凭自身经验帮助特需孩子与家长
社恐语言治疗师教导特殊需求儿童 也疗愈自己
社恐语言治疗师教导特殊需求儿童 也疗愈自己

现在弟弟改为在家自学(homeschooling),由母亲和补习老师教导,预计明年参加O水准考试。

有一个特需弟弟,意味着在家中的关注度比较少,李乐贤清楚记得小时候常常会觉得弟弟得到的关注比自己多,难免心里不平衡。

“我以前会剪自己的头发、或要求上昂贵的补习班来取得关注,但随着慢慢长大,我才发现其实弟弟的存在让我更早学会坚韧、独立等品质,也能更平静地面对挑战与未知。”

李乐贤向其他有特需兄弟姐妹的看护者喊话,直言有负面情绪是正常的,并不代表自己不爱对方。“在这期间感到矛盾是必然的,但也不要忘记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毕竟我们也需要被理解,被看见。”

她认为,照顾特需家人虽然是个挑战,但也未尝不是一种使命。“我希望社会可以更包容这个群体,我日后也想当言语治疗师,帮助其他的特需儿童。”

李乐贤今年报读了新加坡理工大学(Singapor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SIT)的言语治疗学位课程,并成功入学。

完整报道,请翻阅2025年9月6日的《新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