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达曼总统代表新一届政府发表施政方针,强调建设更公平、团结的社会。多名国会议员受访指出,演说中关于社会流动、财富不平等,以及社会凝聚力的内容最令他们触动,也将是他们在新任期内关注的重点。
人民行动党首届议员罗守恩指出,总统点出财富不平等与特权固化,他认为,影响社会流动的,不再只是收入差距,而是财富累积和特权代代相传的问题。
这名惹兰勿刹集选区议员举例,选区内有居民需要帮助,降低组屋租金,但同一区里却也出现创纪录的高价组屋交易。“这种强烈对比随着时间推移更加明显。我认为财富不平等是我们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义顺集选区新科议员赛义德哈伦也认为,推动社会流动性的关键,是建设包容社会、确保所有孩子都能接受幼儿教育,以及让全民共享国家进步的果实,不让任何国人掉队。
赛义德哈伦将在10月出任国家发展部兼教育部高级政务次长。
也是政府国会社会及家庭发展委员会主席的裕廊中区议员谢曜全也指出,若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得不到足够支持,弱势就会代际相传。这名行动党两届议员强调,政府必须尽早介入,让他们“有公平的起点,争取人生机会”。
除了促进社会公平,经济发展也是政府接下来五年的施政重点。尚达曼在演说中指出,包括人工智能等科技,将成为推动新加坡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为国家创造新竞争优势。
对此,工运议员强调,科技不应加剧不平等,而是成为缩小贫富差距的工具,关键在于善用新技术创造更多机会,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身兼全国职工总会秘书长的惹兰加由区议员黄志明说,人工智能带来巨大机遇,却也引发职场人士的不安。职总将与三方伙伴合作,一方面让企业利用科技提高生产力,另一方面提升员工技能,确保经济转型公平公正。
也是职总助理秘书长的榜鹅集选区议员杨涴淩则提到,科技应用能带来新的就业生态,她呼吁投入更多资源,帮助年长员工提升技能,并为岗位进行再设计,同时提供辅导,避免他们在老龄化社会中被淘汰。
科技不仅关系到经济和职场转型,也攸关国家的长远生存。谈到科技在应对气候变化等挑战上的作用时,政府国会永续发展与环境委员会主席、三巴旺西区议员傅丽珊说,新加坡过去几年主要推行市面上较普遍的永续科技,但若要取得更多突破,必须依靠氢能、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与碳捕捉等前沿科技的研发。
她认为,高等学府必须培育相关人才,新加坡也要吸引全球顶尖专家投入相关研究。
“作为缺乏天然可再生能源的国家,这正是我们推动研发的动力,也让我们有机会创造不仅适用于本地,也能服务全球的解决方案,催生新产业和就业机会。”
在聚焦国内发展之余,外部环境同样不容忽视。根据政府施政方针,在地缘政治紧张和世界分裂的背景下,强化国防与巩固新加坡的国际地位至关重要。
政府国会国防及外交委员会主席、杨厝港区议员叶汉荣说,国家不仅要保持传统军事威慑,也要准备应对网络攻击与信息战等非常规威胁,同时让国民服役更具意义,争取家庭与雇主支持。
马林百列—布莱德岭集选区议员陈佩玲则强调,新加坡作为贸易和运输枢纽,须确保空运和海运这两大经济命脉稳定畅通。
陈佩玲也是政府国会交通委员会主席。她指出,陆路交通与民生息息相关,整体出行体验始终是公众最关心的。最近地铁服务中断事故频发,显示仍有改善空间,她将在国会上提问,持续跟进相关课题。
外部环境也可能影响国内的社会凝聚力。丹戎巴葛集选区新议员符策翔指出,外部地缘政治矛盾可能牵动本地社会和族群关系,因此必须强化社会凝聚力和多元文化精神。
蔡厝港集选区议员周凯年,明年2月出任外交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政务部长。他认为,包容与多元是新加坡60年来保持稳定与成功的基石,也是抵御民粹主义的防线。
“无论华族、马来族、印族或欧亚族,我们首先是新加坡人。”
除了宏观议题,不少议员也谈到为不同群体提供更多支持。身为行动党年纪最轻的新议员之一,义顺集选区议员李蕙莹接下来将关注跨世代沟通与青年焦虑问题。她说,青年希望不只是“被告知”,而是“被倾听”。
东海岸集选区议员何礼娜则强调,无论是少数种族、女性、残障人士还是年长者,都应被视为社会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