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搁在冰箱里忘了,记起时却早过了安全食用期不得不丢弃;社区共享冰箱容易被滥用,往往造成需要帮助的居民反而领不到食物。

这些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心烦事,如今有了解决方案;工艺教育学院学生善用科技,出谋划策减少食物浪费,加强社区善举效益。

科技方案记录冰箱内食物 提醒用户“过期”前吃掉

FoodPal是由一组工艺教育西区学院学生设计的应用方案,协助人们记录并留意家中冰箱内贮存的食品是否及时在安全食用期内消耗掉。这款应用还荣获工教院颁发的李光耀科技奖。

组长吴彩艺(18岁,电子机械与机器人科技课程学生)受访时说:“曾看到有报道反映本地家庭每年平均丢弃约2万6000公吨未食用食品,相当惊人。我们于是想设计一个简易的App(应用方案),让人们更一目了然地留意冰箱内的食品,提醒他们在食品变质前吃掉。”

用户可记录下各种食品的分量,应用可在既定期限内推送通知,提醒用户尽快把余下食品吃完。

延伸阅读

“现代农民”接棒家业 引领本地农鱼业永续发展
“现代农民”接棒家业 引领本地农鱼业永续发展
碳会计需求升温 科技平台成企业帮手
碳会计需求升温 科技平台成企业帮手

组员哈兹克(18岁)说,他们也融入人工智能工具生成食谱,建议用户如何处理冰箱内的食材。用户可点击选择相关食材和餐食营养要求,如低盐、低脂等,应用可按各种要求设计食谱。团队中有同学修读烹饪课程,负责改进并丰富人工生成食谱的内容。

带队讲师蔡淑贞指出,这项应用方案目前尚处于初期开发阶段,功能还可再进一步加强,甚至让餐饮业者也利用这类应用监督食材库存;例如利用光学识别扫描进货账单,就能直接把食材存量记录在内,无须个别输入,省时省力。

科技方案提高社区冰箱效率 杜绝滥用

来自工艺教育中区学院的学生则利用物联网(IoT)技术,提升静山区社区冰箱计划执行效率,减少现场协调所需的人力。

宏茂桥静山区第534座和第573座组屋社区冰箱今年7月中启用,帮助有需要的居民应付生活压力。这项计划让需要帮助的居民注册加入计划,每个月第一和第三个星期六,已注册的居民可在指定时间内,到组屋底层的社区冰箱自行领取蔬菜。每人限额领取蔬菜,一般是两三包。 

工艺教育学院学生为静山区社区冰箱计划试行科技方案,已注册的居民凭易通卡就可开冰箱领取食品。(工艺教育学院提供)
工艺教育学院学生为静山区社区冰箱计划试行科技方案,已注册的居民凭易通卡就可开冰箱领取食品。(工艺教育学院提供)

静山民众俱乐部发言人指出,社区冰箱计划开始前,静山区旗下有七个居民联系网(Residents’ Network)会进行每月餐食和干粮派发活动。派发活动有指定时间,义工须在场确认前来领取食品的居民是否已经注册,事前也得把食品包装好。须出动好几名义工在场协调,领食材过程也更耗时冗长。加上区内的年长居民较多,上网注册也比较困难。

民众俱乐部找来中区工教院合作,探讨如何提高社区冰箱的服务效率与效益。工教院学生7月到场试行新科技方案,让注册的居民以个人易通卡开冰箱,自行领取蔬菜,反应不错。

静山Cherry居民联系网主席梁凯琪说:“这个方式让居民只须注册一次,接下来就可利用易通卡开冰箱,整个领取食材过程更方便高效。”

参与试行方案的工教院学生陈建福(18岁)说:“年长者都有优惠车资卡,他们决定使用易通卡作为认证方式。这对使用者来说也较实际便利。运用这个方案的成本也不高。”

管理社区冰箱的工作人员,也可通过线上仪表监督使用率。冰箱未来也可装置重量传感器,留意储存量。

社区冰箱的食品由宏茂桥工业园、平价超市等赞助者提供。由于社区冰箱计划仍在试行阶段,团队将观察反应,再探讨扩大至静山区其他范围。

陈建福与同样修读电子工程高级国家工艺教育局证书课程的组员,很高兴有机会学以致用,为社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他们不久前也凭这个项目,获选到泰国参加国际职能培训学生创新大会,向区域代表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