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事业局德光岛圩田安装170多个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260多个传感器,以高效监测圩田水质和水位。监测系统除了实现全自动化,也与新加坡本岛的监测中心接轨,让当局能远程监控。

建屋发展局和公用局星期一(9月8日)宣布完成德光岛圩田(polder)主要建设工作,目前在水资源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调试,预计今年能完成,之后交由公用局和国防部管理。

圩田设有完善的排水系统,由公用局负责管理。下暴雨时,沙层会先暂时储存雨水,让雨水通过地下排水管道,渐渐进入排水网络,流向雨水收集池。雨水收集池达到一定水位时,排水泵站会把雨水抽出排入大海。

公用局集水区与水道署高级首席工程师冯文聪说:“气候变化带来更强的降雨,海平面也持续上升,圩田是应对这两种挑战的有效方案。堤坝保护圩田免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完善的排水基础设施则避免暴风雨时发生淹水。”

当雨水收集池达到一定水位时,排水泵站会把雨水抽出排入大海。(叶振忠摄)
当雨水收集池达到一定水位时,排水泵站会把雨水抽出排入大海。(叶振忠摄)

长期来看,圩田的维护成本可能比传统填海土地高。建屋局、公用局和国家发展部联合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还无法确定具体的维护成本以及建造圩田能带来的成本节约。

延伸阅读

德光岛拟建93兆峰瓦浮动太阳能系统 预计逾六年完成
德光岛拟建93兆峰瓦浮动太阳能系统 预计逾六年完成

“这是新加坡的首个圩田,堤坝和水资源管理系统的运营和维护成本需过一段时间后才能确定。”

当局也说,将从运营和维护圩田吸取经验,指引未来填海造地的规划。

至于未来会否用圩田保护海岸线,当局说:“新加坡的海岸线变化多样,护岸措施须根据个别地段的特定情况量身制定。公用局会通过海岸线研究,评估最适合的措施。”

推出缓解措施降低填海工程环境影响

为缓解填海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建屋局早前与多方合作,委托独立的环境顾问研究工程潜在的环境影响,并制定环境监测和管理计划,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前,建屋局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新加坡自然协会、环境保育网站WildSingapore和海草工作队(TeamSeaGrass)就拟议的缓解措施进行讨论。

最终落实的缓解措施包括每日监测水质,尽可能减少施工区附近水域的悬浮沉积物量。当局也在施工期间设置隔淤网,拦截填海工程产生的沉积物,降低工程对附近栖息地的影响。

为保护有保育价值的物种,当局也与国家公园局合作,确定并移植濒危的红树,包括把秋茄树(Kandelia candel)移植到乌敏岛。

当局定期监测工程附近潮间带栖息地等,最终确认这些栖息地在施工前后并未发生重大变化,海草和海绵等生物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