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武装部队从近期的国际冲突中汲取经验,在今年的“铸刀”演习中,加强军人与无人系统的协同配合,并引入更多商用小型无人机,以提升对战场局势的掌握和整体作战能力。
近三年来,俄乌战争和中东冲突中频繁出现的小型商用无人机,已证明能以低成本在前线执行侦察和攻击任务,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变量。这一趋势也促使我国军方加快研究并应用相关技术。
武装部队已把无人机操作 纳入新兵基础训练课程
国防部今年8月宣布,新加坡武装部队已把无人机操作,纳入新兵基础训练课程,从模拟飞行到野外实操,培养新兵在复杂环境中侦察与应对威胁的能力。
为应对全球安全威胁快速演变,本届“铸刀”演习(Exercise Forging Sabre)的无人机数量增至24架,比2023年上一届的11架多出一倍以上,类型涵盖长航时侦察机、战术无人机,以及商用小型无人机。
这些无人机将与F-15SG型战机、升级版F-16型战机、AH-64D阿帕奇直升机,以及A330多用途添油运输机等协同作战,形成多层次“人机整合”的作战体系。
今年的演习总指挥张树耀准将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小型无人机采购周期短、价格低廉,又能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运作,在战场上具备独特价值。
他说:“通过拥有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无人机,我们可以在面对不同作战局势和环境条件时,为部队提供更多选择,避免过度依赖单一系统。”
除了无人系统,本届演习的另一大亮点,是将软件视为作战功能的一部分,由软件开发员在战场环境中,灵活开发与更新应用。
空军部队敏捷与创新数码处 今年首次参加“铸刀”演习
成立于去年3月的空军部队敏捷与创新数码处(RSAF Agile Innovation Digital,简称RAiD),今年首次参加“铸刀”演习。这是一个为空军提供数码技术创新的团队,在演习中结合对作战环境的理解与技术专长,能根据实时需求快速调整和更新作战软件。
软件开发员、ME5级军事专才雅各布(Rizvan Jacob)受访时说,更新内容可能包括整合新的数据来源,为指挥官提供额外的决策工具,从而提升打击的精准度和反应速度。
他说:“战场环境不确定且处于动态,我们的空军必须随时适应变化。随着作战越来越依赖软件,软件本身也必须具备适应能力,而这正是我们存在的价值。”
今年的“铸刀”演习也首次部署先进战斗管理系统,作为指挥与控制信息系统(CCIS)升级的一部分。
新加坡武装部队作战概念与战术中心处长林瑞安中校受访时,将这套新系统形容为“战场上的叫车应用”,根据用户位置和情况分配私召车一样,系统会依照无人机的位置、状态(如续航力和载荷配置)以及任务需求,自动生成最佳部署方案。
林瑞安介绍,新系统大幅缩短任务规划时间,从过去人工协调需要数小时,到如今自动生成几分钟内完成。“新系统让作战人员能以最佳方式、高效地规划无人机部署,把传感器覆盖整个战场。”
跨军种的“铸刀”演习自2005年首次举行以来,每两年在美国进行一次,今年已迈入第10届。
今年的演习于9月6日至21日,在美国爱达荷州蒙廷霍姆空军基地(Mountain Home Air Force Base)举行,规模超过800人,参与成员来自空军、陆军、数码与情报部队以及国防科技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