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14岁中三学生在网上接触多种极端主义思想后自我激进化,成为本地首宗因“杂烩式极端思想”而根据《内部安全法令》处置的未成年案例。
少年支持伊斯兰国组织(ISIS)、采纳极右翼反犹思想,并自我认同为“非自愿单身”(involuntary celibate,简称incel),今年9月在内安法下接到限制令。因年纪尚轻,当局未公开少年的身份。
少年也认同极左主义中的反犹复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立场,支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反对资本主义。
内部安全局指出,这一案例反映“杂烩式极端思想”(salad bar ideologies)在全球青少年中的激进化趋势,青少年作为“数码原住民”,容易将不同极端意识形态东拼西凑,即使互相矛盾,仍可能驱使他们诉诸暴力。
“任何支持、宣扬、从事或准备有暴力行为的人,不论如何为暴力辩解,或暴力发生在何处,都是我国社会的安全威胁。公众须对这类人保持警惕。”
“杂烩式极端思想”是指个人根据偏好,从各种极端主义思想中“挑选”元素,拼凑成自己的信念。这些元素可能互相矛盾,无法形成一套连贯的思想。
内安局星期二(9月9日)发文告说,少年于2024年年中因算法推送,偶然接触到外国极端人物的极右极端主义与真实犯罪内容,并开始在网上与他们交流。
认同极右暴力反犹思想 却同时排斥反回教言论
随后,他加入分享极右恐怖分子塔兰特(Brenton Tarrant)与布雷维克(Anders Breivik)宣言的群组,每天花数小时吸收信息,逐渐认同极右暴力反犹思想,但因自己是回教徒而排斥这些人的反回教言论。
去年年11月,他在社媒看到ISIS武装视频后,加入支持ISIS的社群,并于今年4月在线宣誓效忠。
他自此自认ISIS成员,还支持卡伊达等伊斯兰恐怖组织,崇拜卡伊达组织头目奥萨马,并聆听恐怖思想家演讲。
少年也自认非自愿单身者,对女性抱有仇恨,但无施暴意图。他在社媒大量分享ISIS资料,包括自制视频,也曾与同学分享,但无人被激进化。
他渴望成年后前往叙利亚成为圣战者,但没有具体计划。少年与外国极端分子保持联系,甚至收到在新加坡发动袭击的指导和炸弹手册,然而他未付诸行动。他还曾对犹太人和校园有过暴力想法,也未进一步行动。
少年将接受宗教改造小组辅导 内安局联合家校全方位支持
为避免被发现,他删除设备上的极端内容,使用工具掩盖网络足迹,家人毫不知情。内安局说,少年将接受宗教改造小组的辅导、心理和社会支持,并由社区导师跟进。
内安局人员将与少年的家人和学校密切合作,确保他在改造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支持,学业不受影响。
去年6月,另一名14岁男生因渴望为“回教黑旗军”(Black Flag Army)而战,并考虑在本地发动袭击,接获内安局的限制令。
数据显示,过去10年受内安法管制的60人中,17人是20岁或以下青少年,其中九人曾计划在本地袭击。
今年2月,一名15岁少女受ISIS宣传影响、幻想嫁给武装分子而接到限制令,成为首个抵触内安法的未成年少女。今年3月,另一17岁华族少年受右翼极端主义影响,策划持枪袭击本地五座回教堂、拟杀害至少100人而被拘。
主管回教事务代部长兼内政部高级政务部长费绍尔曾在今年2月提醒,新加坡持续面临恐怖主义威胁,尤其是自我激进化问题;右翼极端主义鼓吹种族至上和排外,青年尤其容易受影响。
他指出,仇视或不容忍他人观点将危及多元种族和宗教社会的和谐,政府机构和社区伙伴正共同努力,提高公众对极端主义意识形态危害的警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