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世界预防自杀日,本地民间组织宣布展开两项新研究,以更准确评估本地自杀人数,并深入了解男性自杀风险背后的社会因素。
社区工作小组“心理健康关乎你我”(SG Mental Health Matters)星期三(9月10日)发文告说,将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属下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Saw Swee Hock School of Public Health)合作,由学院助理教授陈嘉骏担任首席研究员,开展两项研究。
“心理健康关乎你我”于2023年启动“Project Hayat”(Hayat,马来文,意指“生命”)项目,主导制定全国预防自杀策略。
小组在文告中,引用2023年的自杀数据指出,初步数据为322人,但最终统计却是434人,差距近35%,这不免让人对数字统计产生疑惑。
为此,其中一项研究将使用名为“网络规模扩大法”(Network Scale-Up Method,简称NSUM)更准确评估自杀的真实规模,以弥补现有数据缺口。
网络规模扩大法是一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统计方法,通过调查人们在社交圈子里,认识多少特定群体的人,再把这些数字放大推算到整个人口,从而估算出那些难以直接统计的隐蔽人群真实规模,例如自杀个案、吸毒者或爱之病高风险群体。
另一项研究将聚焦男性自杀问题。小组指出,青少年、年长男性,以及印度裔男性的自杀风险尤其突出,反映出种族、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团队已向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申请100万元的“社会科学与人文研究计划”津贴,希望深入探讨这些社会因素如何导致男性自杀,并据此制定更有效的预防措施。
初步数据显示,去年共有314人自杀,其中202人为男性,占比64.3%。
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2016年由政府成立,目的探讨本地社会科学与人文研究,并制定改进策略。
王丽婷:自杀问题可能被低估
Project Hayat发起人及联合领导人、前官委议员王丽婷说,任何生命的逝去都令人惋惜,自杀问题可能被低估。继去年发布《预防自杀白皮书》,呼吁制定国家预防策略后,Project Hayat今年进一步寻找更准确的衡量方法,以便有效预防自杀。
她说:“自杀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更往往与令人绝望的社会环境有关。我们关注男性自杀,就是要找出这些社会环境因素,并设计真正能帮助他们的预防措施。”
陈嘉骏认为,将网络规模扩大法应用于自杀研究,是重要的一步。他与团队也期待更多资金支持,以更清晰地了解自杀情况,并制定更有效的预防策略。
生活遇到困难的人,可拨以下热线求助:
新加坡援人机构(SOS):1767(24小时)/关怀短信(CareText):91511767
妇女行动及研究协会(AWARE):1800-7775555(妇女援助专线)
关怀辅导中心:1800-3535800
心理卫生学院:63892222
新加坡心理健康协会:1800-2837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