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国家认同如今已更坚定,但在“新加坡人”的共同身份之外,每个人在种族、语言和宗教等不同层面都有自己的归属。国务资政李显龙认为,想要让这个小红点继续发光发亮,人民就必须求同存异,积极主动地承担对国家的责任,守护社会平等的价值观,以及不断精益求精。

新加坡国立大学肯特岗部长论坛,星期二(9月9日)在国大文化中心举行,出席者是来自各高等学府的800名师生。李资政在近两个小时的活动上,与国大副教务长(学生事务)暨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代院长梁菁副教授对谈,并回答在场学生的提问。

李资政在回答梁菁的问题时指出,新加坡的国家认同是随着历史变迁不断塑造与重构的概念,深受地理、历史,以及人口构成的影响,也正是这些独特的因素,使得当年一位外国总统嘲讽新加坡是“东南亚广阔绿色海洋中的小红点”时,新加坡人却自豪地欣然接受,并视之为我们“国家虽小却光芒耀眼”的象征。

他说:“我认为这让新加坡充满活力,也造就了这个国家。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信念,这里就只会是东南亚两万多个岛屿中的其中一个,这样的岛屿多不胜数,但新加坡却有能力在国际舞台上立足。”

李资政说,新加坡必须继续求同存异,不同种族的新加坡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但我国长久以来让来自不同背景的人民一起生活,学会相互包容、妥协与合作,为彼此付出和迁就,让人们更具备新加坡精神,这是应当延续下去的做法。

延伸阅读

李资政:应对强国博弈 新加坡立场应由政府主导
李资政:应对强国博弈 新加坡立场应由政府主导

李资政强调,新加坡人必须对国家有归属感,并主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让国家变得更好。他举黄循财总理领导的“新加坡携手前进”运动(ForwardSG)为例,指出许多新加坡人在运动中积极提供反馈和参与讨论,或当志愿者为社会服务。

鼓励学生卷起袖子行动 共同建设更美好新加坡

他鼓励在场的学生“卷起袖子做点事”,比如清理海滩、绿化环境,或关心弱势群体。“你可以关注任何问题,但要全心投入,去做些事情,让新加坡变得更好。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会找到对这个地方的归属感。”

谈到为什么要继续让每个人学习母语,李资政重申,语言是国家认同的一部分,英语是新加坡人的工作语言,但母语代表的特定文化传承,将新加坡人和其他讲英语的人有所区别。

“我们希望,新一代人在从小就不是以母语作为工作语言的环境中,在学校学习他们的母语,能为他们保留一部分的文化认同感,以及稳定的力量。”

他指出,在现代社会中保持母语环境,是一项持续的挑战,母语教师在学校做了非常伟大的工作,为一代代人打下基础,应当支持和肯定他们的贡献。

在回答一名出席者如何加强新加坡社会结构的问题时,李资政强调,必须让每个人都能从政策中受益,让各个群体都感受到他们的利益获得照顾。这不仅仅是物质利益的问题,也包括被视为社会平等一员时,所得到的自豪感和尊重。

他解释,这就是为什么政府鼓励小贩中心文化,因为那是所有新加坡人,无论贫富或住房类型,都能参与互动的场所。

“大家聚在一起,坐在同一张桌子旁,吃完后还要自己收拾餐盘,这一过程中体现了平等精神。”

李资政指出,我国信约中提到的多元种族和多元宗教理想、唯才是用的制度,以及自力更生和团结努力的精神,是让新加坡取得成功的基础。

未来新加坡会很不一样 人们须学会适应这个世界

他认为,未来的新加坡会很不一样,人们必须学会适应这个世界,在坚守价值观的同时,寻找创新的政策、应对措施、社会制度,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策略。

从先辈海外迁来时仍想着落叶归根,到后来逐渐形成国家认同,新加坡人更紧密且团结地共同应对沙斯和全球金融风暴等危机。接下来的年轻一代,也会有自己的挑战。

他说:“冠病疫情是其中之一,但它不会是最后一个。下一个危机来临时,请全力以赴,如果我还在,我会为你们加油打气;如果我不在了,我也会守护着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