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建中的卫国广场将设“国民服役主题馆”,预计在2030年前后建成。作为广场的核心设施,它将讲述新加坡的防卫与国民服役故事,不仅向历代服役人员致敬、激励未来一代守护家园,也呈现其中的争议与挑战。

政府于2017年宣布,滨海湾浮动舞台将重新发展为永久地标,命名为“卫国广场”(NS Square)。2022年,国庆庆典最后一次在浮动舞台举行,卫国广场的建设工程去年3月启动。

卫国广场未来不仅是国庆庆典的主要场地,也将全年开放,成为公众享有社区、艺术、文化和体育活动的空间。“国民服役主题馆”(National Service-themed Gallery)将与广场整体结合,成为重点项目。

根据国防部在政府电子商务网站GeBIZ公布的招标书,建馆目的是通过叙述历史与个人经历,把防卫与国民服役的故事呈现出来。

展览将结合新加坡武装部队和内政团队(警察部队与民防部队)的装备与器材,让内容更为具体生动,更能帮助公众了解新加坡的地缘脆弱性,以及全民防卫的重要性,并传递“捍卫新加坡须靠我们自己”的信念。

延伸阅读

陈振声:国防部团队任重道远 会全力以赴捍卫国家和平 
陈振声:国防部团队任重道远 会全力以赴捍卫国家和平 
碧湾战备军协俱乐部料2030年完工 规模将是历来最大 
碧湾战备军协俱乐部料2030年完工 规模将是历来最大 

展馆的内容不仅呈现制度层面的发展,也会收录基层故事与流行文化的元素。招标文件强调,展馆必须真实记录积极与艰辛的经历,不回避争议和困难,包括训练安全事故和制度调整等。

展馆也会纳入社会不同声音,既有赞颂与自豪,也呈现质疑与反思,让新公民和外国居民也能产生共鸣。

主题馆主要展厅总面积达5800平方米,分布在三楼和五楼,包括永久与临时展区、功能厅和观景廊。

其中五个主题展区是核心,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第一展区回顾殖民与战后防务;第二展区展示独立初期推行国民服役的关键决策与国际比较;第三展区突出战备军人“既是公民,也是士兵”的身份认同;第四展区强调家庭与社会对防务的支撑作用,凸显国民服役是新加坡身份的一部分;第五展区环绕“为何服役”,引导公众深思。

招标书强调,主题馆须公平展现武装部队、警察部队和民防部队,这三大制服部队守护家国的贡献。

建馆工程分为设计开发、技术深化和建造安装三个阶段,需时约五年,有18个月的保修期,目标是在2030年前后全面开放。招标书未说明未来是否收费。

展馆将采用沉浸式体验,结合文物、灯光、影音、互动装置和数码导览员,配合增强现实与人工智能导览等科技手段。各展区还会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并融入大众熟悉的国民服役歌曲。场地设计注重无障碍与包容性,设有轮椅友好设施、语音解说和盲文标识。

当局希望新馆能吸引各群体,包括学生、即将入伍的新兵、现役与战备军人、女性、新公民与永久居民,以及在新加坡生活的外国人和雇主,让不同背景的人都能加深对国家防卫的认识与理解。

学生:呈现争议与事故是必要的

不少年轻人对主题馆表示期待。2021年完成陆军兵役的硕士生符文豪(25岁)说:“过去要到裕群的知新馆才能看到相关展览,有了这个位于市中心的新展馆,要了解更多信息就方便了。”

大学生翁立文(26岁)则认为,呈现争议与事故是必要的,“只有坦承面对,公众才能看到制度如何从错误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