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加大力度打击电子烟,不法之徒也同样升级手法,在Telegram公然贴出广告,招人帮忙租下公寓单位当电子烟仓库,每月报酬高达上千元。
记者追查发现,这些广告不仅出现在聊天群组,也流窜到Instagram,公开招募“钱骡”“包装员”“送货员”,最吸睛的是愿意出面签约、领了钥匙交出的“租房者”。
卫生科学局受询时说,已注意到相关广告,并与Telegram合作撤下电子烟相关内容。卫科局也透露,去年至今共侦破八个电子烟仓库,并提醒公众切勿为贪图小利,沦为犯罪同伙。
卫科局并没透露那八个电子烟仓库是住宅或商业单位。发言人说:“我们也在去年屏蔽超过600个向新加坡人兜售和售卖电子烟的Telegram群组。”
电子烟问题近年来持续引起关注,随着含有麻醉药依托咪酯(etomidate)的“丧尸烟弹”今年开始传开来,政府也自7月起进一步加强执法行动和处分。尽管如此,《联合早报》和《海峡时报》记者仍在Telegram和Instagram上,发现至少五则招聘广告,内容大同小异,都是要找人协助长期租下单位充当电子烟仓库、找“钱骡”帮忙转移赃款、找人手负责包装和派送。整个“招聘清单”俨然将非法生意明确分工。
两报记者随后展开至少两周的调查工作,并联系发送其中两则广告的账号“Jojo”和“Jerome”,当中“Jojo”在Instagram上的广告直接说自己正寻找公寓单位当电子烟仓库。
记者表示有兴趣,进一步询问时,对方侃侃而谈,直言是要找人帮忙租下公寓单位来当做电子烟仓库,且过程中不会看到或处理电子烟,更为“安全”。
招人租房过程大约分为四步骤
他在电话中解释,整个过程大约分为四个步骤,首先是要借出身份给他,让他能去找人租房子,而只要按照安排上门看房,就能得到60元。
“我们会签大约一年合约,我每个月给你1000元。不过,你也知道这种事不宜在一个地方太久,所以大约一个月后就会解约换地方。若有赔偿还是什么,我们会处理,你不用担心。”
对方也建议一次租两个单位就好,不然太多可能引起怀疑。拿到钥匙后,就请快递服务将钥匙交给指定的人,然后每个月再交出银行户头(相信是为了让人成为钱骡,为他们洗钱),让他使用即可。“如果你可以帮忙开加密货币户头,我就每个月多给你500元。”
当记者星期五(9月12日)再次联系对方时,对方没有接电话,过后发信息称自己只是中间人,并未招到任何人。
“Jerome”称自己和“Jojo”是一个团队,并在广告中注明在本地有注册公司。记者调查后发现,公司有两个地址,一个在中央商业区一带,另一个则在新民路一带。记者分别到两个地点,都被告知公司只是租下地址而已,实际并未在这里运营。
律师:广告内所有职位皆犯法
受访律师指出,广告内无论哪一个“职位”都触法,一旦参与也将面对相应的惩罚。
廖玲铃律师事务所何劲乐律师解释说,广告列出的差事都意味着一个人将在进口、分销或销售电子烟过程中扮演特定角色,关键在于涉案的是一般电子烟或丧尸烟弹,因为两者抵触的法律不同。
赢必胜法律事务所董事黄国彦律师补充说,在滥用毒品法令下,有假定条文。“这意味着如果在你的住所或车辆内发现毒品,举证责任就落在你身上,你须证明这些毒品并非你所有。这和烟草法令或毒药法令不同,因为若是这两类法令,控方就须证明毒品真正属于你。”
卫科局促请公众保持警惕,一旦有电子烟相关信息,可上网或拨打当局举报热线提供相关信息。
快递服务被滥用运电子烟 业者强调零容忍
不法之徒近来利用快递服务贩运电子烟,有关业者受询时强调,对一切犯罪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并时刻提醒旗下人员切勿参与类似行为。
近期,不法之徒在Telegram和社交媒体上,推出可疑的招聘广告,包括要召人送货,不排除他们可能利用正当快递服务作掩护来送货。卫生科学局之前透露,当局今年先后侦查到四起利用快递服务贩运电子烟的案件。针对这些案件的调查正在进行中。
快递服务业者Grab的发言人受询时强调,公司对平台上任何形式的犯罪活动秉持零容忍政策。“任何司机、送货伙伴或用户被发现涉及犯罪行为,例如使用或运送电子烟,账户将立即被吊销或永久屏蔽。”
自8月25日起,Grab加强纪律政策,司机或驾驶员被发现持有或使用电子烟,第一次账号将吊销一周,第二次将被永久禁止。至于运输电子烟,一旦被核实,账号将永久被禁止。
“如果送货伙伴发现要送的货物是电子烟,应拒绝送货,并拍照向平台举报以进一步调查。他们将不会因没有完成运送而受到惩罚。至于用户,也将面对类似处分。”
另一业者Lalamove受询时说,公司持续监控任何潜在问题,并不断教育旗下送货司机,提醒他们一旦发现可疑订单,应立即向警方举报。
违法代价高 涉电子烟相关罪行或监禁
根据烟草法令,持有、使用和购买电子烟者,罚款最高可达2000元。进口、分销或销售电子烟都属违法行为,初犯者可罚最高1万元,或最长六个月监禁,或两者兼施;重犯者可被罚最高2万元,或监禁最长一年,或两者兼施。
倘若是含有依托咪酯的电子烟,则是抵触滥用毒品法令。售卖、分销或进口者则会面对更严厉刑罚,包括坐牢最长20年和鞭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