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上,病人在物理治疗师的协助下做复健动作,但这种被动式的过程可能无法有效刺激患者的脑神经灵活度,影响康复表现。

新加坡理工大学的教学团队将展开研究,病患想象自己做动作,团队利用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技术来解码脑信号,旨在提升复健的成效,为病患提供更个人化的治疗和锻炼,如利用机械手来辅助训练。

这是新工大数码医疗创新实验室试行的其中一个研究项目。今年已全员搬迁至榜鹅数码园区的新工大如今有多一倍的实验室空间,可加强应用型学习,以及与业界增进协作,旨在为学生扩大实践机会的同时,也为社会课题探讨解决方案。

新工大将在星期二(9月16日)举行开幕仪式,主宾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校方日前邀请媒体参观校园和实验室,介绍学习和研究项目。其中,由资讯通信科技学院主任维诺德(Vinod A. Prasad)教授领导的团队明年将与新加坡中央医院进行研究,改进中风病患的复健成效。

新工大物业主任王会润在记者会上说:“配合大学‘生活实验室’的教育模式,校园成了未来创新方案的试验平台,会与毗邻的裕廊集团商业园内的企业紧密合作,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

延伸阅读

新工大榜鹅校舍获通用设计卓越奖 打造包容校园 
新工大榜鹅校舍获通用设计卓越奖 打造包容校园 
新工大年底前建成校园实时应用网络系统
新工大年底前建成校园实时应用网络系统

“我们希望学生在贴近真实职场的实验与工作室,动手学习。校舍在设计上也重视师生与企业的互动,利用连接桥衔接大学和商业区的建筑,方便往来。”

商业园约65%的空间已被租用,除了电器公司松下(Panasonic),其他租户如华侨银行、大华银行、政府科技局、网络安全局等将陆续迁入。

学生:应用型学习方式让我大开眼界

新工大和裕廊集团也推出榜鹅数码园区生活实验室计划,园区的企业可借助大学的专长来推广智能方案,合力展开创新和数码化项目。参与的公司包括大华银行、万向区块链、梯媒创文(Target Media Culcreative)、机器人公司dConstruct Robotics等。

除了数码园区的企业伙伴,大学也与一些企业携手设立研究中心,当中包括与晶片巨头英伟达(Nvidia)联办的人工智能中心。校方指出,中心在进行的一个项目包括,为公交业者设计人工智能系统,整理并分析不同渠道收集的公众反馈。

新工大二年级学生韩杏秀(20岁)修读电力工程学,期待有机会参与业界项目,汲取经验。她每周都会到电力与能源实验室上课。

她受访时说:“实验室的器材和装备都是业界用的,我之前就读初级学院,大学的应用型学习方式让我大开眼界。我觉得电动车和微电网市场未来会有发展潜力,所以决定修读电力工程。”

新工大自2009年成立,前身为新加坡科技学院,办学目的是为理工院毕业生扩大升学途径。大学目前有约1万1000名学生,当中也有少数来自初院背景的,总数预计未来增至1万2000人。教职员现有近1300名,包括600名教师和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