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化国民服役制度的体能甄别和岗位安排,让现役与战备军人发挥所长,到开拓新渠道让不同背景的公众为国防做出贡献、加强社会对外交政策的理解和认同,新加坡的国家安全与韧性,离不开每一个国人的参与。
国防部、外交部,及隶属总理公署的国家安全协调秘书处,星期一(9月15日)以“在变化的世界中维护新加坡的地位”为主题,公布施政方针附录,阐明各自的工作计划。其中,国防部和外交部都强调全民的投入和支持,凸显国人是确保国家安全的关键。
第15届国会于9月5日开幕,尚达曼总统当时代表政府发表施政方针时指出,政府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新加坡在世界上的地位。他提醒国人不能把安全视为理所当然,并强调人人须为巩固家园尽一分力。
三个部门的施政方针附录在尚达曼讲话的基础上,勾勒出一个日益分裂、充满危险与不确定性的世界格局,指出国与国关系愈发建立在利益交换之上,原有的共同规范正逐步瓦解。
四方面维护新加坡主权和平安全
根据国防部施政方针附录,国防部与新加坡武装部队将通过巩固战略联系、保持战备优势、强化国民服役,及建设全民韧性这四方面,维护新加坡的主权、和平与安全。
国民服役是我国防卫的基石,武装部队将持续强化这项制度,包括更有效地部署服役人员,并通过科技提升作战优势。军方也会优化体能甄别制度、重新设计岗位与职责,并为战备人员提供更多机会,把民事技能和经验应用在国防领域。
国防部也将拓展渠道,让不同年龄、技能与背景的志愿者都能参与防卫,并通过全面防卫提升全民应对危机的准备。
公共服务统筹部长兼国防部长陈振声在施政方针附录中指出,国防部将深化与现有防务伙伴的关系,同时积极开拓与新伙伴的合作。武装部队也会持续更新作战构想,加快数码化转型,并引入能增强战斗力的技术。
陈振声日前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指出,大环境改变为我国带来战略层面的挑战,而网络战、无人机、水上无人舰艇和无人潜航器、导弹等技术的巨变,促使战争形态快速演变。不过,新加坡并非现在才从零开始追赶科技,而是提前就预见到这些趋势,并因应国内人口结构变化,不断进化武装部队及做出所需调整。
加强与国人沟通 凝聚内部支持
强化国防实力之余,新加坡也须识别、评估和降低跨领域的国家安全风险。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兼内政部长尚穆根在国家安全协调秘书处的施政方针附录中说,当局将与各政府机构合作,制定应对方案并协调行动。
国际局势不稳定,国家团结在应对更加激烈的地缘政治环境和抵御外部压力至关重要。外交部的施政方针附录表明,将加强与国人沟通,帮助社会更好地理解新加坡的外交考量与全球定位,从而凝聚内部支持。
新加坡的生存与繁荣向来依赖稳定的贸易和全球供应链,但如今同样面临贸易受阻、经济施压、多边主义弱化和大国对立加剧等威胁,外交政策因此须迅速调整。
对此,外交部长维文医生在施政方针附录中指出,新加坡将巩固和推进与邻国及亚细安的合作,同时深化与中美关系,并扩大朋友圈,与非洲、中亚、拉丁美洲和中东等新兴增长地区的中等强国建立友好联系。
维文也说,我国将分别与新西兰和韩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战略伙伴关系。
此外,新加坡也会在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层面,积极支持有效及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主义,并且在人工智能、气候变化、大流行病防备等全球公域,扮演负责任的共同守护者。
维文指出,有耐心且娴熟的外交手段能在全球治理方面凝聚共识。新加坡因此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例如提名国际法大使陈惠菁,参选2026年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及提名现任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争取连任下一个六年任期。
维文之前曾说,新加坡鲜少提名人选角逐联合国机构的职位,只有在认为人选能为这些重要多边平台做出建设性贡献,才会这么做。
接下来四天,各政府部门会陆续公布施政方针附录。国会将从9月22日至26日,针对施政方针进行辩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