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分析,合伙经营的食阁新模式,将鼓励更多人创业当小贩,有助发扬小贩文化,但长期挑战是能否维持食物品质和价格。
新加坡管理大学综合学科学院城市研究学助理教授黄耀辉受访时指出,这个模式为小贩缓解人力管理的重担;通过“精简核心团队、获得中央厨房支援”的方式,能改善小贩与中央厨房工作人员的生计。
“这将鼓励更多有志成为小贩的人投入创业,也能缓解人手压力,从而对小贩文化有所贡献。”
不过,他提醒,若越来越多摊位依赖中央厨房准备食物,品质能否维持、价格能否不显著推高,都将备受考验。
九成合伙小贩过去没开过分店
胜乐集团执行董事陈祖朋坦言,受邀小贩起初都抗拒进军食阁,第一次谈,“十个有九个先拒绝”。如今口碑建立,合作小贩已超过40家,年底摊位将达170个,其中九成小贩过去没开过分店。最早合作的伙伴是“炒饭之王”,四年来已开40摊,包括在不同咖啡店合伙开摊。
这个合作模式始于疫情期间。在保持社交距离时,座位宽敞的咖啡店生意红火。胜乐买下几家咖啡店,邀请20多名人气小贩合作,在自家与同行的咖啡店合伙经营150个摊位。
疫情缓解后,消费行为改变,人们回办公室上班、商场食阁生意回流,食阁与咖啡店价差拉近;同时边境解封,许多马来西亚员工再次每日往返新柔,令咖啡店客源减少。胜乐逐渐转战食阁,以2021年在乌节路爱雍商场的小食阁模式为基础,加速拓展,今年底食阁数量将达10家。
不过,新模式也有挑战。有小贩开摊后生意不如预期,或在名摊云集的环境下倍感压力。出现这种情况时,胜乐会更换摊位,并自行承担相关损失。另一方面,也有商场因租金考量,与胜乐的定价策略难以匹配,合作因而告吹。
也有小贩因各种原因婉拒合作。“有的夫妻愿意,但孩子不希望父母太累;有的觉得一个摊位已足够;还有人干脆说‘不如把摊位卖给你’。”
陈祖朋说,他和团队须与小贩密切沟通,解决疑虑。
“我们很高兴获得越来越多信任,希望把小贩文化带到另一个境界,既保留品牌和传统,也帮助小贩扩充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