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时完全失明,步入职场后又丧失听力,尽管面临双重残疾,女郎从未向命运屈服,工作之余也尝试攀岩划龙舟,活出精彩人生。

38岁的陈琇玲接受《新明日报》采访时,在朋友李晓思(52岁)的协助下,通过盲文助读器与记者进行交流,分享了她的人生经历。

陈琇玲忆述,视力在10岁时出现异常,上课时无法看清黑板的字,后来经眼科专科医生诊断出患有先天性视神经萎缩(optic atrophy)。她的视力逐渐衰退,11岁时完全失明, 年纪小小就不得不开始学习使用盲人手杖。

陈琇玲念小学时需要父母朗读课本和试题内容才能完成作业,考试时也需要考官念出问题才可以作答。“但有些同学会认为,我考上好成绩是因为获得了特殊待遇。”

尽管求学之路充满艰辛,陈琇玲仍成功完成中学学业,并远赴英国伦敦大学攻读经济与金融专业,学成后在新加坡协助残障者自立局(SG Enable,简称新协立)担任全职工作。

然而,命运再次给她带来考验。步入职场后,她被确诊患有二型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tosis type 2)的遗传病,脑部出现四颗肿瘤,损伤了视觉和听觉神经,以致她在2018年底开始出现耳鸣,隔年彻底丧失听力。

“失去视觉后,我原本依靠听觉来补偿,但现在我完全不知道周围发生了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说话的音量是否合适。”这场巨变一度让她的性格变得更为封闭、消极和紧张。

陈琇玲说,她高度依赖盲文助读器进行阅读和工作,需要将其连接至电脑和手机来感应文字。此外,她也学用聋盲手语字母与朋友沟通。

她做任何事都需要提前计划,例如本次面访,就要朋友李晓思专程到她家,再陪同她搭乘私召车到访问地点。

家人朋友支持成动力

虽然失去了很多,但陈琇玲强调,朋友和家人的支持是她继续前进的重要动力,她也需要依靠他们完成许多无法完成的事情,如接听电话。

尽管如此,她从未向命运屈服,充分利用触觉,积极保持活跃,努力充实自我。

“我不能看电影,不能听音乐,但我依然能触及大自然,感受太阳的温暖、风的清凉、沙滩的沙粒、大海的潮起潮落。”

完整报道,请翻阅2025年9月16日的《新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