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届联合国气候大会旨在制定未来10年的气候行动议程,但美国特朗普政府解雇最后一批美国气候谈判代表,势必影响气候协商进程。受访学者认为,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亚洲国家应填补气候领导空缺。
今年11月在巴西贝伦举行的第30届联合国气候大会(简称COP30),被视为具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各国到时将制定未来10年的全球气候议程,尤其当气候问题日益严重时,定下气候行动基调至关重要。
然而,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1月20日重返白宫就任总统当天,就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将再次退出《巴黎协定》,明年1月27日生效。
这是美国第二次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核心协定。2017年6月,特朗普在第一个总统任期决定退出《巴黎协定》。之后在拜登上任后,美国才重新加入协定。
特朗普政府今年7月强化气候政策上的强硬立场,解雇国务院最后一批气候谈判代表。美国国务院全球变化办公室的瓦解,意味着通常参与国际会议的国会议员,也可能因此无法获得官方认证出席COP30。
美国原本通过《公正能源转型伙伴关系协定》(Just Energy Transition Partnership,简称JETP),推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使用煤炭,转向清洁能源;而今,美国也退出了这项协定。
美国撤回气候科学资助影响深远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太环境法律中心院长林淑文副教授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美国退出各环保协定是在向国际社会发出负面信号,但美国在全球气候政策的参与向来都存在许多变数。”
她指出,美国撤回对气候科学资助的影响深远。“气候科学研究往往是多国多机构的协作,美国研究院和科学家扮演关键角色。如今资助被撤回,社会对气候影响的理解、应对气候的方案研发工作都将受影响。”
尽管科研工作处处碰壁,不少研究员却因担心进一步受压,而避免公开评论特朗普政府带来的气候挑战。
国际气候科学与政策研究机构Climate Analytics总裁哈尔(Bill Hare)说,真相与科学正受到威胁,人们更应勇于捍卫普世原则,即使是冒着遭特朗普政府施压的风险。
他也指出,亚洲对天然气的需求令人担忧,例如日本正在成为主要的天然气出口国。“美国退出JETP对亚洲能源转型的最终影响,取决于其他国家是否挺身而出做出更大贡献。不过,美国本来就没向JETP提供太多资金。”
应对气候需大量投资 新加坡迈向气候融资中心
新加坡除了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第二工作组的第七次评估报告周期(AR7)提供科学、技术、运营和通信方面的支持,早前也发起亚洲转型融资伙伴关系(FAST-P),催化私人领域对可持续发展的投资。
哈尔指出:“新加坡在气候领导方面已扮演一定角色,但在抵制天然气、支持可再生能源和脱碳议程中还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林淑文说,新加坡有丰富的外交和法律专业知识,在国际社会也有很高的声望。“新加坡在促进全球政治稳定,以及推动国际多边商议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大量投资,林淑文说:“新加坡可以成为气候融资中心,这对催化区域能源转型有益。这不只与我国的利益相符,也代表肩负起国际社会一分子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