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区拥有许多宏伟的建筑和历史地标,国家文物局再度更新市政区历史走道,设计三条路线,带领公众深入了解这一带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最初的市政区历史走道(Civic District Heritage Trail)在1999年推出,是我国首条历史走道。2015年时,配合建国50周年,当局推出“金禧之行”(Jubilee Walk),着重讲述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
市政区在新加坡建国初期是移民汇聚之地,来自亚洲各地和其他地区的移民在此落脚,开创新生活,并建立紧密的社群。
文物局星期四(9月18日)宣布推出更新版的市政区历史走道。这次新增了首都剧院、布尔哈尼回教堂(Masjid Al-Burhani)和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等地标,着重展现多元族群,以及他们曾在这里生活与活动的故事。
公众可根据个人兴趣,从三条步行时长介于半小时至一个半小时的线路中选择,探索新加坡开埠以来移民落地生根的发展历程,追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独立的建国之路,或了解市政区百年来多个政府和文化机构的历史变迁。
中华总商会大楼 历史走道新增景点之一
位于禧街47号的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大楼是这次历史走道新增的景点之一,这里原是潮州富商黄亚佛的宅邸“大夫第”,是当时新加坡的四大潮州名宅之一。1912年,总商会购置这处产业,作为永久会所。
从英国殖民时期到新加坡独立建国,总商会见证新加坡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轨迹。公众可在总商会四楼的华商文化馆,了解总商会的历史和华商的故事。
文物局教育推广与社区外展司司长黄仁安说,对于年轻人来说,市中心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但这里同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新加坡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有许多值得发掘和了解的有趣故事。
他说:“作为文物局最早且最悠久的历史走道,市政区历史走道本身就有丰富的历史。这次更新不仅着眼于该区传统的市政职能,也融入新的叙事,突显不同族群对新加坡从市中心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配合新加坡建国60周年,文物局将在下周六(27日)起至今年12月底,推出导览项目,带领公众探索这些故事。此外,四种官方语言的市政区历史走道指南和地图将在今年12月推出,公众可在亚洲文明博物馆、富丽敦酒店、旧国会大厦艺术之家等场所取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