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应对人工智能发展所涉及的复杂问题,学界与业界需要更多跨领域专才。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因应这方面的需求,计划推出理学学士学位课程,培养所需的跨领域人工智能专才。
国立研究基金会主席王瑞杰星期四(9月18日)出席“当人工智能遇上东方智慧”研讨会。他致辞时指出,人工智能涉及的课题复杂,且牵涉许多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因此须以一种更包容和跨学科合作的方式来应对。
他说,人类正处于关键的历史时刻,因为人类拥有人工智能这个强大而通用的技术。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发展,并将对世界各地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当务之急是制定指导人工智能发展的安全护栏,确保它在伦理和价值观的基础上为人类服务。
“世界各地的价值观体系各不相同,我们必须探索出服务于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同时又允许差异,也就是要求同存异。儒家思想的仁、礼、义、忠等美德不断提醒我们,知识与创新必须服务于人民,帮助建立人际关系和社区。”
王瑞杰:人类不能沦为工具 机器必须仍是工具
王瑞杰强调,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不能沦为工具,而机器必须仍是工具。人类必须探讨如何构建人类与智能机器之间的伙伴关系。
他认为指导人工智能发展的安全护栏,可从四方面来建立,分别是法律、企业治理、道德与美德,以及社会规范。不过,人工智能的覆盖范围和影响对许多人来说仍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因此相关的社会规范尚处于起步阶段。
人工智能涵盖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一系列技术,而相关课程往往在科技和工程学院进行教学和研究,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等学科的概念在这些领域中的作用较小。与此同时,社会科学家通常对人工智能或其他技术发展也不太熟悉。
新科大正在努力推动模糊上述界限,以培养更多跨领域专才。王瑞杰透露,新科大为了巩固“人类是智能系统的基础”这一理念,计划推出一个新的理学学士学位,将人工智能和设计,与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领域相结合。新科大正在向教育部申请批准这个新课程。
王瑞杰还赞扬新科大培养学生同时运用人类创造力、人工智能、文化智慧与集体智能(collective intelligence),来设计与创造适应力强、合乎道德且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
研讨会吸引约200人出席,与会讲者有新科大校长方国光教授、亚太综合研究院院长汤绍成教授、香港立法会委员邓飞、香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卢业梁、冰鉴科技(IceKredit)董事长顾凌云博士,及英伟达(NVIDIA)高级数据科学家及副总监张家俊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