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最新调查显示,有三成单身者对约会完全不感兴趣,另有四成以上的无子女已婚夫妇没有生育计划。受访者呼吁政府进一步加强鼓励结婚与育儿政策,提供更多支援。

人民行动党妇女团星期六(9月20日)在常年大会上,发布了针对婚恋与生育的调查。两项调查跟全国职工总会妇女与家庭事务处联合展开,各有超过1000人参与。

有关约会的调查结果显示,三成受访者对约会完全不感兴趣,39%则有意尝试,近半数(46%)坦言寻找合适对象是最大挑战。受访者也反映,在择偶标准上,价值观是否契合、经济稳定性以及外貌条件,是他们最看重的三大因素。

参与行动党妇女团小组讨论会的公众普遍认为,“找对的人”是建立健康、充实和长久关系的关键。他们反映,住房政策会影响结婚或生育的计划,必须在经济上更稳定,才有余力考虑婚姻与育儿。 

不少年轻单身者也强调,在考虑婚恋之前,希望先专注于自我成长与保持个人独立。他们担心结婚和为人父母会“失去自由”,承担更多责任。

延伸阅读

英兰妮:接下来将关注生育能力和年轻人约会问题
英兰妮:接下来将关注生育能力和年轻人约会问题
去年结婚新人减少7%接近疫情前水平 离婚夫妇略增3.7%
去年结婚新人减少7%接近疫情前水平 离婚夫妇略增3.7%

英兰妮:须培养人际互动技能

在数码时代,线上交友成为不少单身者寻觅伴侣的途径。虽然交友软体提供便利和个性化选择,但受访者也同时对安全隐患和隐私问题感到忧虑,更对通过网络建立的关系是否能发展成有意义且持久的连结存有疑虑。

总理公署部长兼财政部及国家发展部第二部长英兰妮在大会的小组讨论会上说,她跟线上交友平台交流后发现,许多人不知道如何接触和回应对方。

在数码化盛行的时代,过去十至15年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大多习惯透过网络互动,看视频或使用聊天机器人,却较少与人面对面交流。英兰妮认为,人际互动技能是必须培养的,让大家在交友和建立联系时能够更自然、更自信。

数码发展及新闻部兼教育部政务部长刘洁敏说,每个人在人生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期待、梦想和抱负,因此需要理解年轻人对恋爱与婚姻的看法不一致。有些年轻人认为恋爱暂时不是首要任务,但并不代表未来没有兴趣。

经济因素是重大考量之一,部分年轻人担心自身经济是否稳定,也有一些希望获得更多经济支持,才来规划下一阶段的人生。刘洁敏同时指出,不少年轻人也为父母的生活忧心,不仅要准备资源抚养孩子,还要思考如何协助父母,形成“夹心层”压力。

她补充,社会和家庭应给予更多支持,特别是满足女性在婚恋与家庭生活中的期待。政府应该支持年轻人,让他们有信心结婚和安定下来,并鼓励已育有第一胎的父母考虑生育第二胎或第三胎,因为他们已有育儿经验。

逾七层受访者希望有弹性工作安排与更多补贴

另一项针对已婚或离婚者的调查则显示,无论是单身者还是已婚夫妻,住房政策都是影响婚姻与育儿的重要因素。若缺乏足够空间,需要与父母或公婆同住,会难以展开家庭计划。

部分受访者则说,推迟或放弃生育的原因之一,是担心孩子在高度竞争、压力沉重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希望社会能营造更积极的氛围,让下一代在健康、正向的环境中成长。

调查也显示,78%的受访者希望政府推动让父母灵活工作的安排,74%期盼更可负担的托育与医疗服务,72%呼吁增加经济援助与家庭补贴。

同时,父亲与丈夫应该分担另一半的心理与家庭责任,以减轻母亲压力,避免职场对母亲的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