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秋斋藏画和《联合早报》联合举办“翰墨因缘——狮城藏画展”,让公众近距离欣赏300多幅秋斋藏画与新报业媒体华文媒体集团的九幅藏画。
这是秋斋藏画主人曾国和的秋斋40年藏品首次在新加坡展出,其中包括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吴冠中等名家珍品。本次展览也同时展出新报业媒体华文媒体集团所珍藏200余幅作品中的九幅,其中六幅画作也是首次公开展出。
秋斋藏画主人曾国和受访时指出,作为一名收藏家,他注重作品的艺术价值,个人喜欢中国画家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等,以及钟泗滨、陈文希等新加坡画家。曾国和的中国画藏品曾在北京、台湾、香港等地展览,这次借着新中建交35周年与本地艺术爱好者分享藏品,用展览讲述新中两地画作的历史、渊源和影响。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代部长兼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梁振伟为星期六(9月20日)上午举行的画展,担任开幕礼主宾。他在致辞时说,新中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早已超越经贸与教育上的合作,更延伸至文化与艺术领域。文化是连接两国人民情感的纽带,也是两国之间的桥梁,把人与人连在一起,帮助我们了解彼此以及各自独特的历史。
新报业媒体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在致辞时提到,新报业华文媒体集团选择通过这个画展,作为庆祝新中建交35周年的活动之一,因为这是最具体的民间往来、深入人文交流的例证。
新报业媒体信托主席许文远、新报业媒体总裁陈英杰、中国驻新加坡大使曹忠明等也出席了开幕典礼。
连接两地文人画家 华文媒体扮演重要角色
华文媒体与新中书画界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李慧玲指出,早期《南洋商报》和《星洲日报》的总编辑们都是文人出身,有的写得一手好字,有的懂得书画鉴赏,跟书画界关系密切。1980年代到1990年代期间,报社还为画家主办画展和相关讲座,而中国画家来到新加坡,参观报社是重要的一站。
新加坡书画家刘抗、陈人浩、陈文希毕业自上海美专,与美专校长刘海粟是师生关系。当年刘海粟在刘抗的安排下,于1987年在国家博物院画廊办展。刘海粟当年在仁定巷的旧报业中心礼堂演讲后,曾赠送一幅上海西郊公园熊猫的水墨画予华文报。这幅熊猫水墨画也于本次画展中展出。
展览也展出秋斋收藏的本地画家作品,其中包括本地艺术家林龙成的画作。林龙成受访时说,秋斋藏画不仅收藏本地第一代画家的画作,也涵盖了第二至第四代。这样全面的关注,让本地画家们备受鼓舞。
艺术收藏家张鹤馨在看完展览后深深感受到新中艺术交流的厚重历史。自上世纪80年代起,艺术便是两国文化外交的重要纽带,它不仅加深了彼此的理解与友谊,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文关系的发展。“展览汇聚了新中美术史上具有关键意义的艺术家们,他们跨越地域与时代,在画布与水墨之间展开对话。看完展览,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艺术不仅仅是个人的表达,更是时代精神与文化传承的见证。”
翰墨因缘——狮城藏画展从9月20日起,在岌巴路第39座大楼的MoCA当代美术馆展至10月7日,每天开放时间从上午10时至傍晚6时,入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