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故障发生时,乘客应能根据所在位置,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如替代通行路线,以及额外的通行时间。这些信息也应集中在一个应用上,让乘客更容易查看。
交通部代部长兼财政部高级政务部长萧振祥说,当局会进一步加强信息提供的能力。
本地7月至今,共发生16起已知的地铁和轻轨故障,陆路交通管理局最新数据也显示,地铁可靠度下滑至20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共有18名议员在国会就地铁可靠度和个别事故的来龙去脉发出口头和书面询问。
萧振祥星期一(9月22日)回应时说,他已要求陆交局局长黄南成立并领导地铁可靠度工作小组,从三方面着手加强地铁网络可靠度,包括检讨恢复服务的能力。
他指出,地铁业者都有遵循陆交局规定,向乘客通报超过10分钟的延误事故,陆交局过去五年并没有为此处罚任何业者。“但这是基本要求,我们还能做得更好。”
萧振祥举例,除了改善方向牌,乘客应能根据所在位置,获取更准确的替代通行路线信息,并确定额外的通行时间。这些信息应集中在一个应用上,让乘客遇到地铁故障时更容易取得。
陆交局会依据事故对乘客影响严重程度进行处罚
政府定下的地铁可靠度目标是每行驶100万公里才发生一起延误超过五分钟的事故。针对是否需要设下更严格的目标,萧振祥说,由于每年的中断次数非常少,调整平均故障间隔里程的意义不大。
他举例,2023年和2024年,滨海市区线每行驶超过800万公里才发生一起事故,但之后发生了多一起事故,平均故障间隔里程就减半至400万公里。
萧振祥指出,平均故障间隔里程并没有把服务中断的时长,以及乘客的影响纳入考量。不过,当故障发生时,陆交局会依据事故对乘客影响的严重程度来处罚业者,过去五年平均每年处理四起罚款事件。
萧振祥说,除了平均故障间隔里程,政府也关注其他指标来评估地铁网络的表现,包括服务延误超过30分钟的次数、地铁抵达终点站的准点率,以及营运列车行驶旅程占编定里程的比例等。
“虽然这类数据相对技术性,但我已要求陆交局公布更多数据,以便感兴趣的乘客能更全面地了解地铁的表现。我们会保持透明,因为我们拥有完善的系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萧振祥:我会收到任何有关列车事故通知
萧振祥说:“我要向各位议员保证,我对每一起地铁事故都高度重视。每当发生列车事故时,我都会收到通知,即使是在深夜的工程施工时段也不例外。
“我们要对乘客负责,每当事故发生时都会从中吸取经验,并竭尽全力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但他也指出,每个城市都可能发生地铁服务延误的情况,但政府会努力避免故障发生,以减少对乘客造成的不便。
“同样重要的是,当不可避免的故障发生时,我们旨在为乘客提供更多的支持,帮助他们继续安全完成旅程,同时获得他们的体谅和合作。”
针对8月12日的盛港-榜鹅轻轨故障事故,萧振祥说,用在恢复服务的时间比较长,因为陆交局和新捷运需要确定电力可以安全重启。
“故障的根本原因还在调查中。故障部件已送给制造商检查。陆交局也在调查是否存在维护上的疏漏,若是就会采取监管行动。”
马林百列—布莱德岭集选区议员、国会交通委员会主席陈佩玲补充提问,交通部和地铁业者如何确保地铁保持可靠,以及平均故障间隔里程是否足以评估地铁可靠度。
萧振祥回应说,平均故障间隔里程只是其中一个评估指标,用于与其他使用同个指标的地铁系统进行比较,并监测长期的表现。
他指出,未来10年,地铁网络会扩建一倍,如果地铁故障没有增加一倍,整体的可靠度就会提升。他强调,政府还是会加大努力减少地铁故障,“但现实是我们不可能把故障降至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