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人员不必大费周章挖开马路,管道也能在地底完成修复。公用事业局星期一(9月22日)启动第五届全球创新挑战,邀请业界和创新人士提出方案,以新技术提升我国供水系统的效率和韧性。

根据公用局文告,第五届全球创新挑战(Global Innovation Challenge)共有三大主题。第一,开发更高效的管道内部维修方法,以减少挖掘工序,缩短抢修时间,并降低临时供水中断的风险。

我国现有约6000公里长的供水管道,为住家和企业供应饮用水。虽然当局已部署1500个泄漏检测器,但紧急维修时仍可能出现临时停水。公用局希望通过内部维修方法,减少开挖地面所耗时间,从而降低对供水的影响。

第二个主题,是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关键部件和备件,实现按需生产,以便在日常或紧急情况下迅速替换。

第三,提出能及早发现海水淡化厂玻璃钢管道薄弱点的监测方案,协助当局在漏水前就能维修,防止突发事故。

延伸阅读

公用局助资2200万元推进护岸研究 明年料启动生活实验室测试方案
公用局助资2200万元推进护岸研究 明年料启动生活实验室测试方案

企业、研究人员和创新人士,可从星期一至11月17日,通过公用局官网提交方案。挑战不限制国籍和所在地,但参赛者须愿意在赛程期间及之后,与公用局合作开发和测试相关方案。

过去四届创新挑战共提出17个题目,吸引来自28个国家的超过230份提案,其中八份被认为具有整合进公用局运营的潜力。公用局说,希望通过这一平台持续引入先进技术,并与更多伙伴建立互利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