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将提供更多实质援助,支持巴勒斯坦人为最终的建国做好准备。自以哈冲突爆发以来,新加坡政府与民间已提供10轮援助物资和捐款,总额超过2400万新元。

目前正在展开的第10批援助包括:支持埃及的医疗机构,救治巴勒斯坦伤者;支持约旦的“恢复希望倡议”,为在约旦和在加沙的约旦战地医院接受治疗的约100名巴勒斯坦截肢者,提供义肢和相关物资;以及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捐助50万美元(约64万2600新元),援助挨饿的加沙人民。

外交部长维文医生星期一(9月22日)在国会就中东局势发表部长声明时,透露我国正加强对巴勒斯坦的人道援助。

维文也重申新加坡支持以巴通过谈判实现两国方案的立场,强烈反对以色列任何扼杀或破坏这个方案的举措,也不会承认任何单方面吞并被占领土的行为。因为这种公然违反国际法的行径,对小国如新加坡是不利的。

延伸阅读

维文:我国将有条件承认巴勒斯坦国
维文:我国将有条件承认巴勒斯坦国
看懂以巴百年宿怨 加沙冲突会改变什么 | 世界大解说
看懂以巴百年宿怨 加沙冲突会改变什么 | 世界大解说

维文说,要解决以巴冲突,领土和政治上的妥协至关重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民都客观存在,并且双方都对他们的祖籍地拥有主权国家的诉求。任何一方都无法实现‘从河流到海洋’的目标;如果试图这样做,将导致一些可怕的后果。”

“从河流到海洋”(river to the sea)是引起争议的政治口号,意指从约旦河到地中海的土地范围,包含现今的以色列、约旦河西岸、东耶路撒冷和加沙;亲巴勒斯坦人视它为让巴勒斯坦人获得自由的口号,亲以色列人则视它为反犹口号。

费绍尔:虽未承认巴勒斯坦国 但我国从来不是加沙悲剧沉默旁观者

主管回教事务代部长兼内政部高级政务部长费绍尔副教授,以马来语和英语发表部长声明时,呼吁本地马来回教社群把愤怒和不满的情绪,转化为同情和智慧,与其他社群一起,用行动来发声,尽所能减轻巴勒斯坦人的苦难。

他说,本地马来回教社群对以巴冲突更为感同身受,这是因为巴勒斯坦事件对他们有着深远的意义。

“但我相信,我不仅仅是代表马来回教徒,而是代表所有新加坡人,对中东最新的事态发展感到震惊和悲痛。加沙正经历一场可怕的人道主义悲剧。无论我们的意识形态或信仰是什么,眼见无辜平民遭受苦难、流离失所和死亡,对许多人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

费绍尔强调,虽然新加坡目前尚未承认巴勒斯坦国,但我国从来都不是加沙悲剧的沉默旁观者,“确保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民获得持久和平,一直是新加坡的立场。这不是一个‘是否’的问题,而是一个‘何时’的问题”。

两国方案源于1947年,当时联合国大会建议把英国托管的巴勒斯坦划分为独立的阿拉伯国和犹太国。犹太领导层接受两国方案,但阿拉伯国方面拒绝,随后在1948年爆发战争。直到1988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才隐晦地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

1993年和1995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以色列分别达成《奥斯陆协议》(Oslo Accords),确立双方相互承认的合法性及“以土地换和平”原则,但协议最终失败。2006年,哈马斯赢得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而组建政府,但拒绝承认以色列、拒绝和平共处,并且宣扬恐怖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不被国际社会接受。之后,哈马斯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手中夺取加沙。近20年来,哈马斯没有在加沙举行选举,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则只管理约旦河西岸的被占巴勒斯坦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