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雅(Berlayar )住宅区西北部有一座种植了成熟树木的小山丘,是黄冠鹎(Straw-headed Bulbul)飞行途中的歇脚处。为了不影响这个全球极危物种,也兼顾居住环境和生态保护,建屋发展局在设计柏拉雅住宅区时,保留了包括山丘在内的约20%的绿地。
这个山丘将与未来的公园空间结合到一起设计,让桃花心木(Mahogany)、印度尼西亚月桂叶(Indonesian bayleaf)、青龙木,以及垂叶榕等树种能继续让鸟类歇脚。这些绿地不仅为居民提供休闲场所,更能加强生态连接,帮助鸟类等动物在不同自然区域之间穿梭。
此外,由于地段邻近海岸,施工时会确保地面层比海平面高出至少5.2米,以应对海平面上升的潜在风险。
建屋发展局星期二(9月23日)发文告说,考虑到项目靠近多个自然区,建屋局早前连同市区重建局和国家公园局展开环境影响评估,并与自然组织等利益相关者讨论,以确保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
结合一系列的反馈,建屋局决定在柏拉雅住宅区保留充足的绿色空间,多达10公顷的土地将规划为绿地,面积相当于约18个足球场,占地段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延伸阅读
同时,柏拉雅住宅区将设四条绿色走廊,宽30米至60米,为居民提供休憩休闲的绿色空间,也促进南部山脊和拉柏多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生态连通。
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当局也对设计做出调整。例如,中部走廊将从最初计划的10米至50米宽,加宽到60米;亨德申走廊也重新调整走向,引导鸟类朝向武吉慈明(Bukit Chermin)的森林和拉柏多自然保护区,并远离高楼。
柏拉雅小径(Berlayar Creek)边缘的柏拉雅走廊,将设30米的缓冲区,避免那里的红树林栖息地受新开发项目的影响。它也将成为未来柏拉雅小径自然公园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当局在2022年进行一项考古研究,发现了一些与附近武吉慈明受保留建筑类似、且常见于20世纪的建筑遗迹和文物。当局将继续探索如何把这些历史元素融入到住宅区设计中。
新加坡自然协会会长梁国平受访时,呼吁当局在施工时,也能保留和改善发展项目以外的周边绿地。
他说,直落布兰雅山公园一带的森林,对黄冠鹎等鸟类也很重要。因此,协会希望能和当局一起想办法,把它和柏拉雅小径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绿色廊道”,让动物有更大的活动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