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校园霸凌是一项持续不间断的工作,教育部正在针对四个主要方面进行公众咨询,以改进现有措施,并将认真考虑所有提议后再发布最终建议。

教育部长李智陞星期二(9月23日)在国会回应议员口头询问时重申,教育部今年初已经针对校园霸凌课题展开全面的审视工作。

在迄今已完成的工作基础上,教育部正就四大方面对公众展开咨询,包括加强学校文化、环境和流程;更加重视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支援,并提升他们的能力;以及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的伙伴关系。

近年来,有关校园霸凌事件的新闻不时见报。不久前,盛港康林小学传出霸凌事件,有女生举报遭受同班同学霸凌,她的家长过后接到来自涉及事件学生的恶作剧电话和死亡威胁。

李智陞答复议员的口头提问后,有14名议员随即作出补充提问。有关校园霸凌的来回问答,用了近一个小时。

延伸阅读

更多大学生毕业后直接求职 或加剧毕业生就业竞争与焦虑
更多大学生毕业后直接求职 或加剧毕业生就业竞争与焦虑
李智陞:四方面加强学校应对霸凌行为 检讨纪律处理等程序
李智陞:四方面加强学校应对霸凌行为 检讨纪律处理等程序

李智陞指出,改进应对校园霸凌的框架是持续不间断的工作。家长、学生、教育工作者、社区合作伙伴和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具建设性的意见,他对此感到鼓舞。

教育部将综合建议 2026年上半年公布框架

教育部收到的建议包括:为学校提供更多资源来调查和处理霸凌事件;家长支援小组为孩子涉及霸凌事件的家长提供支持;让家长了解品格与公民教育(Character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课程的内容,以便他们能在家中协助强化价值观教育;以及让朋辈参与,协助其他学生遇到错误行为时能挺身而出。

李智陞强调,教育部会认真考虑包括来自议员的所有建议,敲定后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发布。他还说,教育体系和社会的共同目标必须是赋予能力。

“我们都有共同的责任,帮助孩子和我们的下一代学会与他人相处、善待他人并尊重他人。在这方面,孩子会从家庭、学校和社区学习。有些孩子学得很快,有的会重复犯错,有的则会犯新的错误。”

孩子或在班上、校内、校外犯错,出错的地方或是在学习、课程辅助活动,及人际关系等方面。这些错误可能是无意的或没有同情心的行为,可能是缺乏意识或敏感性,可能是故意的,也有可能是孩子的本身状况所造成的,像是有特殊需求或正在努力解决的问题。

“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接受成年人的冷静纠正,然后反思自己应该如何表现、弥补自己的行为、承担纪律处罚的后果,并在持续的指导和支持下重返社交圈。”

在答复议员的补充提问时,李智陞指出现有不同的工具包来协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内容包括如何辨别孩子受到霸凌及如何应对情况等。教育部也有一个社区学习网络,允许教育工作者分享如何应对各类情况的最佳实践。

议员许德财(裕廊东—武吉巴督集选区)质疑,学校对参与霸凌的学生处以暂停上学的处分,是否能起到作用,因为一些孩子或在家中上网玩游戏。他建议教育部考虑改以在校停课取代暂停上学的做法。

李智陞答复时重申,学校有不同的纪律处分,会按照事件和学生的情况来考虑采取哪些处分。让参与霸凌的学生暂停上学,有时是为了把他们和受霸凌学生暂时隔开。但李智陞同意,这种做法未必起到惩罚作用,尤其是当家长忙于工作,无法在家中监督孩子。   

(GOV.SG 视频截图)
(GOV.SG 视频截图)
社会常把要求严格的家长们称为“虎爸”“虎妈”,然而我们更希望新加坡的父母,能够成为“熊爸”“熊妈”。熊温暖又细心,会保护孩子,同时也会让小熊独立探索,在跌倒后学会自己站起来。唯有如此,孩子们才会真正坚韧。——吴培铭(内政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政务部长、马林百列—布莱德岭集选区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