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濒水区首个预购组屋项目Berlayar Residences下个月推出,提供约870个二房式灵活单位至四房式单位,以及200个租赁组屋单位。

采用阶梯式设计 眺望南部山脊与海岸景观

新组屋最高楼层达46层,采用阶梯式设计,让更多住户能眺望南部山脊与海岸景观。

这个项目属于新开发的柏拉雅(Berlayar)住宅区。整个住宅区占地约48公顷,位于吉宝俱乐部原址。有关Berlayar Residences的组屋分类和售价等信息下月公布。

建屋发展局星期二(9月23日)发文告说,柏拉雅住宅区将建造约7000个组屋单位,比早前宣布的6000个多,加上约3000个私宅单位,总供应量达约1万个。其余项目将在未来几年陆续推出。

国家发展部长徐芳达星期二晚上在建屋局颁奖典礼宣布这项消息时形容,柏拉雅不仅是一个住宅区,更是一个汇聚自然、历史与现代生活的濒海社区。

延伸阅读

柏拉雅住宅区保留两成绿地 让鸟类歇脚
柏拉雅住宅区保留两成绿地 让鸟类歇脚
滨海景观与市区具优势 柏拉雅顶层四房或逼近80万元
滨海景观与市区具优势 柏拉雅顶层四房或逼近80万元
Berlayar Residences是新柏拉雅住宅区的项目之一。整个住宅区占地约48公顷,位于吉宝俱乐部的原址。建成后,住宅区将提供约7000个组屋单位和3000个私人住宅,总计约1万个单位。(建屋局构想图)
Berlayar Residences是新柏拉雅住宅区的项目之一。整个住宅区占地约48公顷,位于吉宝俱乐部的原址。建成后,住宅区将提供约7000个组屋单位和3000个私人住宅,总计约1万个单位。(建屋局构想图)

住宅区命名致敬丰富海事历史

“柏拉雅”在马来语中意为“扬帆”,新住宅区的命名,源自这一带的海事历史。

曾伫立在岌巴海港西入口的花岗岩巨石“柏拉雅石”(Batu Berlayar,又称龙牙门),自14世纪起便是区域的天然航海标记,引导商船安全入港,是南部海岸航运历史的象征。

随着填海与港口扩建,巨石已不复存在,但“Berlayar”这个名字仍出现于“柏拉雅灯塔”“丹戎柏拉雅”“柏拉雅小径”等地标。

徐芳达说:“今天,我们在南部濒水区打造都市生活的新门户,同时也向这段历史致敬。”

作为红山市镇的延伸,柏拉雅将以红山丘陵为设计灵感,楼宇错落排布,形成独特的阶梯式濒海天际线,让更多住户能眺望南部山脊与海岸。建筑外观以蓝白色调呼应水滨环境,凸显社区的独特风貌与自然特色。

柏拉雅住宅区南面毗邻拉柏多自然保护区和柏拉雅小径,北面则有布兰雅山公园、花柏山公园、肯特岗公园及园艺园林等。

大部分住户步行10分钟内即可抵达地铁站,区内也规划步行与骑行网络,方便居民通往交通与主要设施。(建屋局构想图)
大部分住户步行10分钟内即可抵达地铁站,区内也规划步行与骑行网络,方便居民通往交通与主要设施。(建屋局构想图)

从大部分住宅步行10分钟,即可到达地铁环线的拉柏多公园站或直落布兰雅站。

作为“减少用车区”,社区将优先保留公共设施与绿化,规划完善的步行与骑行网络。居民步行范围内可到达学前中心、超市、食肆和诊所等。

柏拉雅住宅区将设有学前中心、超市、咖啡店、商店和诊所等设施,满足居民日常供餐饮与休闲所需。(建屋局构想图)
柏拉雅住宅区将设有学前中心、超市、咖啡店、商店和诊所等设施,满足居民日常供餐饮与休闲所需。(建屋局构想图)

在设计理念上,柏拉雅注重永续,建筑大部分南北朝向,并使用具降温效果的外墙涂层,以减少热岛效应。当局会进行风流、气温、太阳辐射及日照模拟,优化自然通风、游乐场遮阴和绿化配置,让整体环境更舒适。

游乐场融入在地自然特色,灵感取自柏拉雅小径与红树林中的水獭等动植物栖息环境,让孩子在嬉戏中也能感受大自然的奥秘。(建屋局构想图)
游乐场融入在地自然特色,灵感取自柏拉雅小径与红树林中的水獭等动植物栖息环境,让孩子在嬉戏中也能感受大自然的奥秘。(建屋局构想图)

徐芳达说,柏拉雅标志着我国在实现南部濒水区城市生活愿景上的重要第一步。“这体现了公共住房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仅是为国人提供居所,而是要营造宜居空间,让社区蓬勃发展。”

至2027年 将再推出5万5000个单位 比原先承诺多出10%

除了柏拉雅项目,建屋局将在10月的预购组屋销售活动,在宏茂桥、勿洛、碧山和大巴窑等八个市镇推出约9100个单位。这将是今年最后一轮销售活动,同时也是自2022年11月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徐芳达说,包括10月的预购组屋销售活动,建屋局自2021年以来推出10万2300个单位,超越原定10万个单位的目标。

建屋局将在这个基础上,继续保持稳定且充足的组屋供应。“从现在到2027年,建屋局将再推出5万5000个预购组屋,比原先承诺的5万个增加10%,以更好满足国人的住房需求与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