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组屋区有187起涉及活跃通勤工具的火患,大部分涉及不合规或被改装的个人代步工具和电动脚踏车;过半火患发生在充电时。政府考虑加强相关执法,并检讨活跃通勤工具安全存放和充电指南。

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兼内政部长尚穆根星期二(9月23日)书面答复后港区工人党议员陈立峰的口头询问说,今年上半年,涉及活跃通勤工具或其电池相关的火患共八起,占组屋火患总数的不到2%。其中,一起与电动脚踏车(PAB)有关,七起与行动辅助工具(PMA)有关。

不少议员关注活跃通勤工具导致的火患情况。

尚穆根星期一(9月22日)书面答复碧山—大巴窑集选区议员蔡引舟的口头提问时说,过去五年,组屋火患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20年的939起降至2024年的803起。

但涉及活跃通勤工具(AMD)的火患却令人担忧。过去五年中,有187起组屋火患(约占4%)涉及活跃通勤工具。其中约46%涉及个人代步工具(PMD)、42%涉及电动脚踏车、12%涉及行动辅助工具。

延伸阅读

勿洛菜市组屋火患 三人和一消防员因吸浓烟入院
勿洛菜市组屋火患 三人和一消防员因吸浓烟入院
武吉宝美路组屋凌晨火患 三人送院
武吉宝美路组屋凌晨火患 三人送院

超过一半(98起)的火患发生在为设备充电时。尚穆根透露,活跃通勤工具无需特殊的充电设施,可用家用标准插座充电,但陆路交通管理局与相关部门会持续检讨这类工具的安全存放及充电指南。

“虽然与活跃通勤工具相关的火患占比小,但通常火势更猛烈,更可能导致伤亡。”

其中,不合规活跃通勤工具的火患尤其令人担忧。过去三年,组屋区发生107起活跃通勤工具火患,其中77起(72%)涉及未经认证或改装的个人代步工具和电动脚踏车。

陆交局定期查处违规设备和商家,2020年至2024年共查获逾6000起违规案例,其中100起涉及商家。

当局未来将考虑加强执法,遏制不合规设备。

逾19万户组屋安装了家用防火警报器

我国自2018年起要求所有新建住宅必须安装家用防火警报器(Home Fire Alarm Device,简称HAFD)。

蔡引舟进一步提问警报器安装率,尚穆根说,截至2025年6月,19万1000户组屋单位(占总数的17%)已安装。租赁组屋中超过八成完成免费安装,其余的正在逐步安装中。

另外,我国计划在每两座组屋配有自动心脏除颤器(AED)的电梯口配置灭火器,截至目前,超过90%的目标组屋已完成安装,整个计划预计在2028年前全面完成。

逾六成电路故障相关火患发生在1997年前建组屋

惹兰勿刹集选区议员罗守恩也向尚穆根提问主要火患原因的比例。尚穆根说,2020年至2024年间,导致组屋火患死伤的前三大原因分别是烹饪时无人看管、电路故障,以及无人看管的蜡烛、香或香烟等可燃物。

针对电路故障发生在较新还是旧的组屋,尚穆根说,2024年,共有218起因电路故障引发的组屋火患。

其中近六成(129起)发生在1997年及之前建的组屋,其中93起(42.7%)涉及已经或正在进行家居改进计划的组屋、36起(16.5%)涉及通过其他计划升级的组屋。

其余89起(40.8%)发生在1997年后建的组屋。

不过,新加坡民防部队没有具体统计电路故障火患的原因,是因为故障还是线路老化引起的。

尚穆根强调,政府将继续检讨相关政策和计划,但火灾防范的关键仍在住户自身。各政府部门将和社区伙伴合作,推出新的公众教育,强化消防安全和应急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