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政部计划更新《防止外来干预(对应措施)法令》,以强化新加坡应对外来干预和混合型威胁的能力。

外交部兼内政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星期二(9月23日)在国会参与政府施政方针辩论时说,外来干预的目的多样,除了可能左右目标国的政治局势、削弱内部团结,还可能影响外交政策。因此,各国政府和外交官都对外来干预保持高度警惕。

她指出,这并不意味着新加坡不鼓励民众了解国际动态或讨论外交政策。相反地,政府希望国人关注国际局势并具备一定认识,因为这些因素深刻影响国家的安全与繁荣。

为此,外交部将增加与学生、青少年,以及企业界的互动,包括举行闭门座谈会和工作坊,帮助国人更好掌握新加坡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及外交政策考量。

她强调,数码化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为外来干预提供了新手段。外国势力利用网络、社交媒体甚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能快速、大规模且精准地操纵舆论。

延伸阅读

王乙康:国人对政党要求提高 反对党须提替代方案而非微调
王乙康:国人对政党要求提高 反对党须提替代方案而非微调
内政部拟修法 严加取缔公路违规与应对外来干预
内政部拟修法 严加取缔公路违规与应对外来干预

2024年7月,内政部根据《防止外来干预(对应措施)法令》(Foreign Interference (Countermeasures) Act,简称FICA)发出账号限制指令,封锁了一批散布“外国势力操控新加坡、干预第四代领导人遴选”的社交账号;同年10月,又封锁10个冒充本地网站的外国网站,其中部分内容由人工智能生成。

为了应对演化中的干预策略,内政部也将一些人士列为“具政治影响力者”(Politically Significant Persons),要求他们履行披露信息和申报义务,以增强国家防护力。议员、部长等依法也自动被认定为具政治影响力者。

沈颖说,这些法律措施将强化政府应对外来干预的能力,使新加坡能在数码和传统干预并存的复杂环境中保持防御力。

沈颖:外交始于国内 是国家重要防护盾

她提醒,外来干预常通过操纵情绪、散播假信息或借助意见领袖影响舆论,从而改变国人对外交政策的看法与支持。民众在接收信息时,应留意来源,并对信息的真伪和立场有一定的警惕。

她列举几类值得警惕的情况,包括情绪化的讨论、国际关系辩论中出现“新加坡应更贴近或跟随某国”的说法,以及社团、商团领袖或意见领袖针对国际时事发表可能未经深思或未考虑国家利益的言论。

她强调,“外交始于国内”并非抽象口号,而是国家重要防护盾。新加坡的国际信誉取决于社会稳定和政府与民众间的互信;若社会出现裂痕,国际信誉将受损,恶意者也可能乘虚而入。

她说,支持我国外交政策并不意味着必须赞同每一项决策,而是同意共同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长远利益。唯有如此,政府才能在外来压力下坚定立场,在关键时刻勇于说“不”,并自信地代表国人争取国家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