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乌节路多美歌地铁站附近的淡马锡店屋完成扩建,将于9月29日重新对外开放,为社会创新者与公众提供更多参与社会与环境议题的空间与机会。
淡马锡店屋(Temasek Shophouse)星期三(9月24日)率先开放让媒体参观。这次扩建涵盖四栋百年历史的店屋,新增60个共享办公空间、三处活动场地,以及一个媒体工作室。新增的“Tembusu Canopy”和“Banyan Cove”活动空间,各能容纳多达200人,适合社会企业与非营利机构等举办大型活动。
这四栋百年建筑,包括原东南亚先驱电影代理商中东电影公司(Middle East Film Building),以及当时乌节路上最豪华的汽车行“马来亚汽车”(Malayan Motors)陈列室等。当时,这里还出售贝克(Baker)电动车。
此次扩建尽可能地保留了一些当年的招牌、瓷砖等建筑细节原貌,公众也可透过由历史照片生成的AI视频,进一步了解这一带的历史。譬如,“多美歌”(Dhoby Ghaut)原来是印地语,意为“在河边的阶梯洗衣”。
不仅是个空间 更是连结协作与催化平台
淡马锡店屋总经理郑楚卿强调,新空间不只是场地,更是连结、协作与催化的平台。“我们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召集者(convener)、协作者(collaborator)与催化者(catalyst),希望志同道合者在这里相聚、交流、共创。”
她透露,淡马锡店屋自2019年试运营以来,总面积由约2万5000平方英尺,扩大至约6万9000平方英尺,活动场地从一处增至三处,并新增专业级媒体制作室,助力推动者“讲好故事、放大影响”。
翻新的空间不仅是工作与活动场所,也透过创意设计让公众感受社会影响力。譬如,参观者可在由英语自媒体“我们的阿公故事”(Our Grandfather Story)策划的迷你展区“店屋BAR”(Books, Artefacts, Reflections,即书本、文物和反思)中,阅读本地作家的作品、观看短片,甚至拿起旧式公用电话听筒,说出并录下对新加坡未来的期许。
淡马锡店屋内的餐厅Bibik Violet则主打平价娘惹美食;Martket by ABRY纪念品商店,以及Foreword Coffee咖啡座,则推动包容就业。
淡马锡店屋还推出两项新计划:淡马锡店屋集社(Temasek Shophouse Collective)为社企和慈善机构提供指导与交流机会,并透过与全球Impact Hub网络的合作拓展国际连结;影响力讲述者集社(Impact Storytellers Collective)则通过媒体工作室培训青年与推动者,放大他们的故事与社会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