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餐只占社企小贩中心摊贩食品数量的5%到20%,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高级政务次长吴函燕说,摊贩不会因提供经济餐而亏本,因为他们可依照售价灵活调整经济餐内容,这部分成本也已在租金协商时纳入考虑。
丹戎巴葛集选区议员符策翔,以及工人党的盛港集选区议员蔡庆威和阿裕尼集选区严燕松,星期三(9月24日)在国会的口头提问环节中,都对社企小贩中心(Socially-conscious Enterprise Hawker Centre)的营运模式是否让摊贩承担过多成本表达担忧。
吴函燕回答时说,为了履行小贩中心提供平价食品的首要使命,国家环境局规定社企小贩中心经营者在招标过程中,要求每摊至少提供一份经济餐(value meal),并在签署租赁合约时,向摊贩说明相关要求。
摊贩可灵活决定经济餐内容,同时保留其他定价策略。她说,小贩中心经营者会不时检讨经济餐价格,并曾根据摊主反馈上调价格。她强调,摊主不会因提供经济餐而亏本,因为协商租金时已将相关成本纳入考虑。
吴函燕说,经济餐占社企小贩食品数量的5%到20%,因此预计不会造成亏损。她也强调,经营者须将50%的盈余用于增加客流量等活动,而政府已承担数百万元的小贩中心建造与维护费用,这方面并没有要求经营者和摊贩分担。
对于严燕松提问,低收入小贩为何要承担提供经济餐的成本,吴函燕回答说,摊贩并非补贴,只是提供一款平价选择。
“如果你有一款经济餐售价3元或3元5角,那么你可以根据你的经营策略,以不同价位出售其他餐食。我们并不是要求小贩自己为这些廉价菜品提供津贴,只是要求他们在菜单上推出一款经济餐。”
政府在1986年停建小贩中心,直至2011年才恢复建造,首座新一代社企小贩中心于2015年启用。目前全岛共有16座社企小贩中心。
社企小贩中心模式实行至今10年,过去一个多月来却争议不断。食评人司徒国辉批评环境局监管不足,指经营者对摊贩设下不合理的条款,危及本地小贩文化发展。
社企小贩中心模式更有活力 也为社区带来好处
吴函燕重申,这套模式让小贩中心更有活力,也为社区带来好处,例如确保每天三餐都有餐食供应。环境局2021年至2024年的调查显示,食客和摊贩满意度超过八成,摊位租用率约96%。
符策翔询问,社企小贩中心经营者透过手机应用为食客提供10%折扣,但这部分成本由摊贩承担是否合理。
吴函燕解释,这是经营者增加客流的措施之一,开发和宣传费由经营者承担,摊贩则通过提供折扣换取销量,“这体现经营者与摊贩之间的伙伴关系与共同努力”。
她也说,经营者每季度须与摊贩举行反馈会,环境局代表也会出席。
例如,有经营者在接到摊贩对高昂煤气费的反馈后,承诺在合约期满时探索更低成本的方案;也有经营者改进托盘与餐具分类管理。这些协商有助建立互信、解决分歧。
她补充,摊贩签约时,环境局人员会在场确保他们理解条款,必要时会介入。她透露,2024年社企小贩中心摊位的月租中位数为1750元,比环境局管理的非补贴摊位(1450元)略高,但社企小贩中心摊位面积一般较大,摊贩也享有其他便利设施。
私营餐饮业(如食阁与餐馆)与私营咖啡店应交由市场调节。然而我们应确保公平的租赁,并抑制投机行为。至于国家环境局/社企小贩中心和建屋局出租的咖啡店,则是我们的“社区食堂”和社区空间。这两个部分,我们必须保障食物价格可负担,保护小贩生计,并强化社会契约。——赖添发(宏茂桥集选区议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