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部分组屋底层店铺租金出现大幅增长的情况,建屋发展局将继续增加组屋商店的供应,包括在新旧组屋区开辟和增添零售空间,必要时还会有选择地收购由私人持有的组屋商店。
不过,收购私人持有的店铺并非建屋局现行的政策,若要执行收购,有很多条件得要满足,例如市场是否无法自行平衡、导致社区居民所需的基本生活设施受到影响等。当局也必须考虑,高价收购是否恰当,这并非易事。
交通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孙雪玲星期三(9月24日)在国会答复四名议员有关组屋商店租金问题的提问时,陈述建屋局的立场和考量。
今年中,医疗公司I-Health Medical Holdings以每月超过5万元的高价,标得位于淡滨尼一座组屋底层的单位来设立全科诊所,引人关注。《海峡时报》此前也报道,私人持有的组屋商店的租金中位数,在过去一年翻倍,今年第二季度达每平方英尺7.34元,为历史最高。
孙雪玲也说明,对建屋局直接出租的商店,当局已推出多项措施,确保租金维持稳定。这包括在新一代邻里中心和新的组屋餐饮店与超市招租中,采用“价格—质量准则”(Price-Quality Method,简称PQM)模式,综合考量业者的出价和质量,而非直接让价高者得。
当局今年起也在组屋底层全科诊所招标中,引入PQM招标模式。首个采用这个模式招租的比达达利Bartley Beacon全科诊所,以每平方英尺16.7元的租金租出,明显低于过去三年其他新组屋区全科诊所在普通模式下的平均租金,即每平方英尺35.5元。
她提到,过去五年里,九成的建屋局店铺在续约时租金并未上涨。至于有加租的店面,过去三年里租金平均每年略涨1.3%至3.3%。
持续关注私人持有店铺租金 但避免过度干涉商业活动
截至今年8月,全岛约有1万5500间建屋局店铺,其中约7000间由建屋局直接租出,其余8500间在1998年前出售给私人业主。这些私人持有的店铺中,有约600间的屋契将在10年内过期,届时将由建屋局回收并再次招租。
孙雪玲说,私人持有的店铺的租金是根据市场力量,由业主和租户决定。“我们知道这些私人建屋局店铺的租金近期出现显著增长。这与更多小型单位租出的趋势一致,这类单位的平均尺价普遍更高。”
针对组屋店铺转租的情况,孙雪玲指出,建屋局并不直接收集相关租金数据,但了解转租的租金可能远高于建屋局直接出租的情况。她承诺,当局将持续关注,并探讨通过适当方式,向相关人士提供更多信息。
反对党领袖毕丹星建议,当局可以做得更多,例如公开转租租金信息,让公众了解这些对他们生活有影响的数据。对此,孙雪玲认为,在推动公开数据的同时,也要尊重市场力量,避免政府过度干涉商业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