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让有发展障碍幼儿在主流幼儿园接受早期介入支援的计划,试行约三年后取得良好成效。幼儿培育署明年起将此计划的名额从150个逐步增至750个,好让更多有中度发展需求的幼儿受惠。

这个“包容辅助试点计划”(Inclusive Support Programme Pilot,简称InSP),2021年起陆续在六所学前教育中心试行。

计划下,学前中心采取差异化教学等方法,包容不同学习需求。幼培署的评估显示,需要中度早期介入支援的孩童在主流幼儿园上课一段时间后,学习和认知功能等方面,与正常发展孩童拉近距离;至于一起上课的正常发育幼童,他们在学习或认识能力上不仅达标,有的甚至超越发展里程碑。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马善高星期四(9月25日)在2025年学前教育庆祝会及研讨会上致辞时,宣布幼培署扩大InSP计划。他指出,计划试行的包容措施有助提升教学质量,让有发展需求和正常孩童皆受惠。

InSP计划面向有发展障碍,需要中度早期介入支援的幼儿,他们一般被医生评估为有发育、智力、感官或肢体方面的障碍。计划让这些3岁至6­岁的孩童在学前中心接受早期介入服务,支持他们适应主流学习环境。这样一来,家长就能省下接送孩子往返学前中心和早期介入服务中心的时间。

延伸阅读

幼教工作者可提名“家长好伙伴” 7月11日截止
幼教工作者可提名“家长好伙伴” 7月11日截止
政府推出茁长SG计划 12岁以下孩童屏幕时间应进一步减少
政府推出茁长SG计划 12岁以下孩童屏幕时间应进一步减少

幼培署发现,这类包容学习环境不但不影响正常幼童的学习与发展进度,还有助促进包容精神,促进所有孩童进行有意义的互动。评估数据显示,正常发育幼儿参与计划两年后,更愿意接纳有发展需求的同龄孩子一起参与小组活动,他们展现的包容程度,比没有参与计划的其他正常发育孩童高三倍。

逾95%参与家长 愿意向他人推荐相关学前中心

评估也发现,参与计划的家长,无论孩子是否有发展障碍,超过95%愿向其他家长介绍这类营造包容环境的学前中心。马善高指出,这显示计划对学前教育社群发挥的积极作用。

计划明年起逐步扩大后,初步阶段将在五个主要业者和指定伙伴业者经营的学前中心推行。

接着,幼培署将进一步评估计划的成效,以提升幼教领域打造包容学习环境的能力。马善高指出,计划是本地学前中心配合幼儿的多元需求,落实循证实践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适的一个例子。 

“这股追求卓越的精神有助提升学前教育领域的整体素质,确保每个孩子获得他们所需的支持,以便茁壮成长。”

零售接待员希达优(Nur Hidayu,27岁)的两个儿子分别5岁和6岁,目前在兀兰第406座组屋的职总优儿学府幼乐园接受InSP计划的援助。

她的长子有轻微自闭,未加入计划时须往返学前中心和早期介入服务中心,这不仅影响他的学习,也导致他无法参与很多活动。她发现,自从参与计划后,长子的学习和表达能力不但进步,也交到许多朋友。至于一开始就加入计划的幼子,他的轻微学习和行为障碍也明显改善了。

希达优很欣慰计划将扩大并惠及更多孩童。“两个儿子与其他孩童一起学习和互动,让我看到希望,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也更有信心。”

扩大支援项目 DS-LS计划覆盖更多学前中心

另一方面,幼培署也已逐步扩大“启发辅助计划—学习支持计划”(简称DS-LS)等项目到更多学前中心,支持有轻度发展需求的孩童在学前中心上课。

为期两天的学前教育庆祝会及研讨会星期五(26日)落幕,约2200名幼教工作者和合作伙伴出席。马善高也宣布一系列协助幼教领域提升能力的措施,包括正式推出幼培署与国立教育学院共同开发的优质教学指南(Quality Teaching Tool),协助幼教工作者提升教学能力。

内政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政务部长吴培铭,在活动第二天致辞时则宣布幼培署奖项的所有奖项类别从明年起,给予采取包容措施的教师和学前中心更大认可。奖项金额也会调高,以进一步肯定幼教工作者和学前中心的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