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母语处今年推出“和书一起飞”阅读计划,在小一和小二的课程安排中,每周安排30分钟母语课时间,用于开展阅读活动。到2029年,这一安排将逐步推广至所有年级。

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母语处团队星期六(9月27日)在兀兰区域图书馆举办讲座,与家长面对面交流,介绍2024年最新版小学教材《欢乐伙伴2.0》的设计理念与特色,并探讨家长如何在家中协助孩子学习母语。目前,《欢乐伙伴2.0》已出版二年级教材,明年将推出三年级教材。活动吸引了逾150名家长和学生参加。

亮点之一是“和书一起飞”阅读计划(MTL SOAR),为不同年级学生编写故事书,内容结合课文识读字,每个年级共28本。

互动游戏与科技元素 让识字与拼音学习更轻松

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母语处)副司长王晶晶(45岁)指出,计划主要针对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困难,教材通过适合儿童理解的内容和互动小游戏,帮助孩子顺利阅读、保持兴趣,从而提升语言能力与沟通技巧。她说:“我们的每一本图书都是小朋友能读懂的,读得懂就会产生兴趣。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小游戏,能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

王晶晶补充道,最新版小学华文教材在收集反馈并分析学习难点后,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痛点进行了优化。课程以“乐学善用”为核心,强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材融入大量游戏,实现“玩中学、学中玩”,并结合科技元素。例如,汉语拼音较难掌握,仅靠教师示范嘴型效果有限,因此教材通过诙谐可爱的卡通故事呈现不同拼音发音,如“an”“ang”的区别。

延伸阅读

黄总理:政府将继续确保各族群母语蓬勃发展
黄总理:政府将继续确保各族群母语蓬勃发展
亲子讲华语运动比赛 成长与陪伴比奖项更珍贵
亲子讲华语运动比赛 成长与陪伴比奖项更珍贵

在识字环节,也设计了丰富游戏和多样策略,包括找不同、唱儿歌、讲故事等,让学生在玩耍和表达中巩固词汇,而非死记硬背。

讲座先以英语开场,随后按三种母语分组,分别以华语、马来语和淡米尔语向家长进一步说明课程安排,并收集意见与反馈。

王晶晶说:“考虑到部分以讲英语为主的家长可能未完全接收到信息,这次我们先用英文介绍课程的共同亮点,再集中讲解华文、马来文和淡米尔文课程,以便信息更清晰一致,也帮助纠正家长原有的认知盲点。”

家长分享学习心得:在家引导孩子接触母语

崔宝玲(46岁,自由工作者)带着就读小一的女儿李心颖(7岁)一同参加讲座。她受访时说,平时在家使用华文的机会不多,通常只会在女儿听写前临时“恶补”。

“老师反映女儿表达和咬字不够清楚,所以听写前我们会多练习、多用华语。”

她说,参加讲座后了解到可以从哪些渠道获得教学资源,“我会打开学生学习平台(Student Learning Space,简称SLS)给她看,并在旁引导她学习。”崔宝玲强调,她对女儿学习华文保持开放态度,不会强迫,目前女儿对华文也很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