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布业中心商联会今年欢庆成立50周年,这个由大厦业主及商户组成的团体,见证布业中心这些年来的起落与变化。随着布行逐渐减少,更多餐饮、服务和零售店铺进驻,商联会将继续通过不同的活动推展会务,维系社群,凝聚商家。

布业中心商联会第24届执委会会长吕福春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商联会每年都会举办农历新年、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和圣诞节等节庆活动,不时也会安排一日游或文化体验节目,借此促进会员之间的交流。吕福春亲自走访会员商铺,逐一邀请他们参加,让活动更具人情味,更能发挥联络感情的作用。

此外,商联会组团到国外如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等地访问,同时接待来自东南亚的访问团。

今年适逢布业中心商联会成立50周年志庆,10月3日将在醉花林俱乐部举行盛大晚宴,款待400多名宾客。商联会康乐陈绫说,晚宴当天除了有舞狮和舞蹈表演,还特别安排来自“布业歌唱班”的学员献唱。这个歌唱班约有20名学员,每逢商联会有聚会或庆典,都会登台表演,今年一名80多岁的资深学员将粉墨登场,成为庆典节目亮点之一。

布业中心转向多元经营

布业中心大厦于1970年代落成,地契剩余年数不足50年。这座综合大厦在疫情前便传出集体出售消息,商联会部分会员为此成立集体出售委员会,但推进工作因疫情而被打断,加上不少业主不同意,虽仍有人跟进,但至今没有实质进展,一切维持现状。

延伸阅读

招揽更多有志青年加入 布业中心商联会每月办科技讲座
招揽更多有志青年加入 布业中心商联会每月办科技讲座

但随着布业的式微,布业中心大厦的商户组成开始出现变化,餐饮行业逐渐成为主角。据吕福春了解,布业中心近几年陆续开了九家餐饮店。另外,还有服装相关行业、教会,以及各类服务业的进驻,大厦商户类型日益多元。

商联会副会长曾东尼补充,周末的教会活动为布业中心带来固定人流,其中又以年轻人居多,当中还有人摆起小摊位售卖饰品、包包等,为这个有半个世纪历史的商场增添一丝活力。

商联会会员持续增加

布业中心的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政府大力推行市区重建,分布于小坡一带的布商面临搬迁问题。为集中经营,他们与百吉发展有限公司洽谈,集体迁入惹兰苏丹(Jalan Sultan)的新综合大厦。一楼至四楼店铺迅速被布商订购一空,大厦因此得名“布业中心”。

布业中心商联会随后于1975年成立,由大厦业主及商户组成。历经半个世纪,商联会目前约有150名会员,每年平均新增15人至20人。吕福春透露,自上一届执委会起,组织章程已将任期从两年一届改为三年一届,以便让会务运作更有持续性。

为跟上时代发展,布业中心近年来不忘持续翻新,包括粉刷墙面、整修厕所。去年,大厦屋顶更安装了618片太阳能板,预计每年可产生约36万9800瓦时的电量,既能帮助商户节省电费,也体现出商联会的环保意识。

商联会亦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多年来多次为慈善医院和团体捐款。2000年,为庆祝成立25周年,商联会举办慈善高尔夫球赛,为新加坡儿童慈善总会筹得17万元,因此获颁“佛朗西斯.托马斯奖”(Francis Thomas Award),成为该会历史上重要里程碑之一。

展望未来,商联会计划继续维持现有的常年活动和歌唱班,同时积极参与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的活动及讲座,关注人工智能等与商户经营相关新议题,与会员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