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趟美好的旅程。”
为公共交通业者SMRT服务31年的地铁车长扎伊迪(Mohd Zaidi Bin Sulaiman,52岁)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看着第一代川崎重工业列车退役,心里感伤不舍。
他眼泛泪光,哽咽地说:“这个列车伴随了我的成长岁月……最初入行时,我还是名单身汉,刚完成国民服役,后来结婚生子,这一路走来做出一些成绩,我很骄傲地说,这是一趟美好的旅程。”
南北线使用的首批第一代川崎重工业(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列车,在1987年11月7日投入运作。扎伊迪则在七年后,即1994年6月6日加入SMRT,受训驾驶列车。
家里经营餐饮供应生意的扎伊迪曾梦想当厨师。他回忆,当初申请工作时,同时获得旅游管理学院(SHATEC)和SMRT的面试机会,但他最后选择加入SMRT。
“我告诉自己,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开地铁。厨师嘛,这也是我的人生追求之一,但以后还会有机会。我要是错过当地铁车长的机会,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这样的机遇。”
扎伊迪回忆起第一代列车时说,由于采纳半自动系统,列车门的开关都由地铁车长操作。碰到雨天时,地铁车长也得手动驾驶,这也是最考验车长技术的时候,因为只要列车停在稍微偏离指定范围的地方,就会引起乘客不满。
他指出,较年长的地铁车长都是手动驾驶的拥护者,清楚了解不同列车的性能,刹车系统也很不一样。“那个年代,我们还会相互较量,看谁的刹车技术最好,谁刹车最稳最顺。”
66列第一代川崎重工业列车1987年陆续投入运作后,在2004年至2009年间进行中期内部翻修,工程包括增添轮椅专用空间,以及换上更宽敞的座椅。为新加坡服务超过30年后,第一列第一代列车在2020年6月22日退役,最后一列则在星期五(9月26日)完成最后一趟服务,载入历史。
在地铁行业打拼40年的陆路交通管理局轨道车辆与车厂署长黄伟强(68岁)早年曾参与制定第一代列车的技术规格,甚至派往川崎重工业于日本神户工厂半年,了解列车的制造和测试工程。
他说,在日本时真的是大开眼界,最后看到列车送抵新加坡时,那种兴奋还历历在目。“当时我们有个庆祝仪式,我记得现场有个类似隧道设计的装置,还有一片米纸做的屏幕,首列列车就穿过米纸,象征第一列车抵达新加坡和投入运作。”
黄伟强指出,第一代列车就像老朋友,多年来一起共事,为新加坡乘客提供了可靠的列车服务。随着科技发展,第一代列车假以时日会被取代,毕竟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但它已为我国的列车系统奠定良好基础。好些新地铁线在购买新列车时,仍旧遵循当初制定的一些原则,包括安全和乘客体验。
对于地铁车长扎伊迪,第一代列车则是他的“小老婆”,每天陪着他上班。问及对退役的“小老婆”有何话说,扎伊迪笑言:“抱歉,你要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