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警察部队10月1日起在七大警署总部推出新型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让公众通过“聊天”的方式在报案时梳理思绪及语言,避免遗漏关键信息,更顺畅地完成报案。
目前,不少公众到自助警务亭报案时,因不清楚警方所需的信息而无意中遗漏关键细节,导致调查官需要再致电查证,延误了调查进度。
由警察部队与内政科技局合作推出的“报案记录辅助系统”(Report Lodging Co-Pilot,简称R-COP),则能在报案人填写资料时逐步提示应提供的信息,并生成一份完整、条理清晰的草稿,供报案人确认并提交。
警方9月29日在兀兰警署邀请媒体预先体验这个系统。公众在系统正式启动后可在现有的自助警务亭选择使用R-COP,屏幕随即会弹出聊天对话框。
系统会先要求报案人描述事件经过和原因,包括报案人及受害者经历了什么、说了什么,以及是否有目击者。
《联合早报》记者模拟报案声称遭遇袭击,仅输入“我被打了”而未提供细节,机器人会进一步追问是否接受过医疗协助、在哪家医院求助、受伤情况、是否涉及武器、人数和袭击者的描述。
随后,系统还会询问现场是否有电眼、是否有目击者、是否是首次发生等。
收集所有信息后,机器人会根据信息生成一份报案摘要,其中需要报案人再次确认的内容会标注,报案人审阅无误后即可提交。
系统能识别本地常用语
目前,系统仅支持英文,也能识别本地常用语,例如“gostan”(倒车)、语气助词如“lo”或“lor ”,以及识别“cos”(因为)等英文简写,让报案人无需用“完美”或完整英文书写,调查官在阅读时也更为顺畅。
警方处理报案的流程仍保持不变,提交后仍会有调查官被指派负责案件并进行回访。
聊天机器人针对诈骗案件也有特别指引,例如提醒报案人提供骗子的电话号码、银行户头信息、相关网站等细节。
记者测试时也发现,即便报案人只是大致描述丢失物品和价值,机器人仍能自动整理成表格,将所有物品及其细节与价值清楚列出,一目了然。
警方提醒公众,和所有人工智能系统一样,R-COP偶尔可能出现不准确或不相关的回应,例如在生成摘要时出现多余问题或错误信息。“研发团队已为系统设下防护机制,并进行了严格测试。”
警方强调使用R-COP的公众仍须仔细核对摘要,并在提交前作出必要的修改。
R-COP从10月1日起将部署在七大警署,包括宏茂桥、勿洛、中央、金文泰、裕廊、东林和兀兰总部,公众如有问题,现场仍会有警员协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