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经济快速发展,却因缺乏统一的统计标准,至今仍难以全面反映对平台员工生活与收入的影响。首届“全球数码平台工作对话”在我国召开,多国代表探讨如何填补数据缺口,为2028年拟定相关标准奠定基础。
这场对话由我国人力部与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联合主办,星期一(9月29日)在喜来登酒店开幕,共有20多个国家的150名官员、劳资代表、平台业者和学术界人士出席。
国际劳工组织是联合国唯一的三方机构,汇集187个成员国的政府、雇主和工人,共同制定国际劳工标准。
人力部和国际劳工组织发联合文告指出,平台工作形式多样,涵盖私召车、送餐送货,以及设计、编程与咨询等专业服务。但这类工作接单零散、缺乏规律,加上国际间尚无统一的统计标准,使得劳动力调查难以准确反映从业者的生活与收入情况。
人力部常任秘书黄志勤在会上致辞时说,要制定包容且严谨的政策,必须依赖可靠和及时的数据。“目前,全球对数码平台经济的定义和统计方式仍不一致,因此难以在各国之间进行有意义的比较。”
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洪博(Gilbert F. Houngbo)则指出,平台工作为全球劳动市场带来新机遇,也伴随着权益保障的挑战。他说,可靠、可比的数据是保护从业者的前提,此次与新加坡合作举办对话会,是推动建立国际统计标准的重要一步。
根据文告,下一次于2028年召开的“国际劳工统计学家大会”,将正式提出有关平台工作的统计标准。国际劳工统计学家大会由国际劳工组织召开,每五年举行一次。
我国2016年起 针对平台工作展开调查
我国人力部指出,新加坡自2016年起,便针对平台工作展开全国调查,不仅统计从业人数,也了解他们的工作偏好、动机与挑战,并对照平台业者的数据,更清楚掌握收入与工时情况。
人力部数据显示,以平台工作为主要就业方式的本地人,每年平均增加7%,从2016年的3万1000人,增至2024年的5万4000人。
受访者中,有59%指出,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地点,是他们选择平台工作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选择工作的自由(31%),以及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