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加坡公民单身者比率持续上升。2019年至2024年间,几乎所有男女年龄层的单身率都增加,其中25岁至29岁和30岁至34岁组别尤为明显。

国家人口及人才署星期一(9月29日)发布的《2025年人口简报》显示,在25岁至29岁年龄组,男性单身比率为83.6%,女性为74.3%。

与2023年相比,25岁至29岁男性单身比率下降0.5个百分点,由84.1%下降至83.6%;女性则增加2.1个百分点,从72.2%上升至74.3%。

在30岁至34岁年龄组,男性单身率从46.7%升至47%,女性从36.5%增至37.5%。35岁至39岁组及40岁至44岁组,男女单身比率则呈下降趋势,下跌幅度介于0.2至1.4个百分点。

公民婚姻总数去年达2万2955宗

根据报告,公民婚姻总数在去年达2万2955宗,较2023年的2万4355宗减少5.7%,但仍高于2019年冠病疫情前的2万2165宗。

延伸阅读

报告:新加坡人口增至611万 老龄化加速
报告:新加坡人口增至611万 老龄化加速
80岁及以上公民达14万5000人 10年增六成
80岁及以上公民达14万5000人 10年增六成

2024年出生的公民为2万9237人,比2023年增加1.2%。

过去五年的年均公民新生儿数量为3万零400名,低于前五年期的3万2900名。2024年公民母亲首次生育的年龄中位数为31.6岁,高于2014年的30.3岁。

总体上,新加坡家庭规模趋小。已婚的40岁至49岁女性公民中育有至少三名孩子的女性比率,已从2004年的34.5%显著降至2024年的20.6%。

但也有人选择大家庭模式,竹脚妇幼医院康复医疗中心主任兼首席语言治疗师莫雪婷(33岁)是其一。

工作与家庭找到平衡 三孩妈享受家庭温暖

莫雪婷有三个孩子——5岁的邱恩宁、3岁的邱则慨和7个月大的邱恩欣。在2020年生下大女儿恩宁之前,她曾几次流产,后来再追第二个,今年2月更迎来第三个孩子恩欣。

她表示非常珍惜孩子们能一起成长,也很享受与他们共度的家庭时光。在养儿育女、照顾家庭的事务上,她获得丈夫邱俊雄(38岁)与母亲严美娟(64岁)的大力支持,而她也尽力在工作与家庭之间寻求平衡。

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今年2月公布的2025年财政预算案中,推出“多子女家庭计划”(Large Families Scheme)。凡生下第三个或更多公民孩童的家庭,在孩子满6岁前可陆续获得最多1万6000元的额外补助,涵盖儿童培育户头起步津贴、保健储蓄补助金等;其中新增的SG生活助手补助券规定,第三胎及之后每名孩子在1岁至6岁期间,每年可获1000元,直至孩子满6岁。莫雪婷是这计划受惠者之一。

对于国家家庭规模趋小的现象,莫雪婷坦言组织大家庭并不容易,因每个人生活中可能面临不同压力,取决于个人情况,也是个人选择。

“这是须要仔细考虑的个人决定。对我和丈夫来说,养育孩子让我们感到十分充实,我们也珍惜孩子带给我们的每一课人生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