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罹患癌症曾让洪旖璘彷徨失措,但她化悲愤为动力,希望有朝一日所开发的人工智能方案,能有效地辅助医生为癌症患者制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洪旖璘虽年仅17岁,但已有一番作为——她在今年6月成立了非营利组织Immunova AI Foundation,领导10人团队开发开源人工智能平台,预测病患对免疫疗法的反应。她日前和团队在联合国大会的科学峰会上呈现了研究;她也是今年“新加坡科技界100女模范”年轻女生组得主之一。

洪旖璘说,当初得知母亲罹患第四期乳癌时,她一度无法接受事实,心中不断追问为何没能更早发现并治疗。尽管心里难受,她仍坚强地守在母亲身旁,无论是帮忙打针或核对药物,都尽心尽力。母亲也从未放弃,如今依然积极接受治疗。

“我是家中长女,当然要帮忙照顾妈妈,就像妈妈从小到大照顾我一样。”

洪旖璘去年升上高中后,学习的知识更广更深,也进一步认识到人工智能。得知人工智能可用于预测癌症治疗的成效后,她就努力钻研,阅读大量研究论文,最终找到一个有研究潜力的生物标记。

延伸阅读

以人为本 她助打造绿色商场新体验
以人为本 她助打造绿色商场新体验
创作很快乐 为偶像演唱会设计海报
创作很快乐 为偶像演唱会设计海报

她找了初院朋友帮忙建造数据模型,后来还成功取得1万美元(约1万3000新元)的研究津贴,更在不同平台召集志同道合的人才合作。

率10人跨国团队研发开源癌症AI

经过一番筛选,洪旖璘组建了一个10人团队,团员年龄介于16岁至19岁,来自七个不同国家,各有不同强项。

她说,作为青年,他们或许还不足以把研究发展到能直接应用于医疗的阶段,因此决定以开放源代码的方式发布,希望未来有人能看到方案的潜力,并进一步完善,推向市场,让病患真正受益。

问及如何兼顾学业和非营利组织项目,洪旖璘笑说,她过的是双重生活。

“我会趁上课休息时间,和美国朋友进行会议。五分钟后,我又回到课室,与大家一起上数学课,一起写作业……只要对一件事有足够的热忱,打从心底地喜欢,你就会找到时间,找到方法去兼顾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