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防科技局、陆军部队和新科工程组成的新加坡武装部队军训城项目组,在冠病疫情干扰和土地有限、需求多样等多重挑战下,最终打造出我国迄今最复杂的训练设施。这支团队成为今年国防科技奖工程奖得主,在科研与工程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认可。

武装部队军训城(SAFTI City)项目组,由国防科技局模拟与培训系统高级项目经理关俐敏(41岁)领导。她星期三(10月1日)在国防科技局礼堂举行的2025年度国防科技奖颁奖典礼上与媒体分享时说,军训城从宣布到竣工历时八年,横跨整个疫情暴发期。她四年前加入并接手带领团队,在施工受限、供应链受阻的情况下推进工程,坚持完成目标。

军训城是在过去慕莱城市战训练中心(Murai Urban Training Facility)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关俐敏说,慕莱主要是店屋等楼层不高的建筑,而军训城则尽可能纳入更多城市特征,包括较高建筑,让训练更贴近现实。她解释,团队在有限空间内努力把医院、地铁站、学校等设施融入场地,并设计成可配置、可更换的布局,以便长期使用。

关俐敏说,这些设计都需要工程团队与部队和产业伙伴反复讨论与调整,他们最自豪的是能让士兵在逼真的混乱环境中受训。“我们希望他们在训练时就经历冲击,而不是等到实战才面对。”

她补充说,军训城的设计预留空间与接口,未来能不断引入新技术,让训练环境持续演变,为部队带来更多样化和复杂化的体验。

延伸阅读

陈振声:武装部队最大优势在于 集结全国人民智慧和力量
陈振声:武装部队最大优势在于 集结全国人民智慧和力量
陈振声:国防能力越强大 就必须更努力去安抚他国
陈振声:国防能力越强大 就必须更努力去安抚他国

陈振声:新加坡面对环境正发生三大变化

颁奖礼主宾是公共服务统筹部长兼国防部长陈振声。他在致辞时把国防科技界形容为“武装部队的第五军种”。他说,这支团队虽然不穿军装,但他始终视之为与武装部队并肩作战的一股重要力量。

陈振声指出,新加坡面对的环境正在发生三大变化。一是地缘政治格局变化,国际关系变得愈发复杂;二是战争性质的变化,各种低成本选项、民商和军事两用科技,以及非常规战术成了常态;第三,是人口和人才结构也在改变,对国防科技领域带来长期挑战。

他说,在当前这么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却也有三点是必须坚持不变的。一是,必须保持长期视野,发展能力不是只为今天,更为下一代;二,必须持续投资人才,很多人虽然不穿军装,但在体系里的贡献往往比军人更久。

第三,培养系统化思维,以系统化方式来执行和落实。“好多科技成分都不算机密,任何人都可以获取;但要把市场上可及的各个技术成分,以最低成本在最短时间内组建起来形成整体作战优势,靠的就是专门知识和深厚实力……堪称一门精致的艺术。这就是武装部队多年建立起来的秘诀。”

陈振声勉励国防科技领域保持“低调的自信”。他说,许多成果未必能公开,就像每年的国防科技奖也不会详述各个项目;但大家心里必须有底气,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新的挑战,也能在挑战出现之前提前察觉。

他强调,这些成果并非一朝一夕取得,而是数十年来持续积累的结果。他举例说,早在10年前,新加坡就在国庆庆典上使用无人机编队。“当时大家觉得那是一场精彩的表演。但我很确定,事后来看,有见识的观察者都会明白,我们早在10年前就已经在思考并筹划这些能力。”

在典礼上,陈振声为三支团队颁奖;除了武装部队军训城项目组,国防科技局与国防科技研究院联合的高级分析团队,以及国防科技研究院的导向系统科技团队也获奖。

获得工程奖的高级分析团队,结合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与语言学等跨学科方法,研发出复杂决策支援系统,能整合庞大数据源。研究结果目前已投入运作,为部队提供快速洞察且更高效的资源分配。

导向系统科技团队则利用高精度模拟和精密制造方法,研发出先进导向系统,显著提升武装部队的作战优势。

国防科技奖自1989年设立以来,每年颁发给在提升新加坡防务能力方面贡献卓著的个人或团队,旨在鼓励科研创新和技术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