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28年来持续关注跨境烟霾治理,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主席戴尚志副教授获颁总统环境奖。
他与跨境烟霾结缘,既有个人原因,也有国家层面考量。
1997年,印度尼西亚林火狂烧,再加上厄尔尼诺现象带来干旱气候,引发东南亚历来最严重的跨国烟霾灾害,整个区域受烟雾笼罩数月。
那一年,戴尚志初当官委议员,儿子也正好出世。面对家中极其脆弱的小宝宝、以及日渐年迈的母亲,在烟霾灾害中首当其冲,这名年轻的官委议员下定决心:“我自觉是个还能有点作为的公民,内心对某种使命有热忱,如果不善用自己的知识和位置去做出改变,还等着谁来挺身而出?”
1998年,戴尚志以官委议员身份发起议会首个跨境霾害动议。更早之前的一年,他主持首场跨境霾害国际对话,迄今仍与各国政府、各行业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应对森林砍伐及种植业排放问题。
烟霾是个跨境问题,解决起来有多方面挑战。危害发生在他处,不易察觉。戴尚志举例说,火灾发生在印尼各地,但首都雅加达决策者看不到,使管控更复杂困难。新加坡虽能做好国内的环境管理,却因为对外开放,更易受外界情况所影响。
“烟霾的导因是烧芭开垦种植园,而种植园其实生产实用产品,如棕榈油、纸浆等。所以烟霾污染并非毫无缘由的,而是一种实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副作用。要怎么在保护自己免受污染的同时,也维持农民的生计、让企业能运转?换句话说,就是如何约束不当行为,却也能同时鼓励良好行为?”
因为具备国际法知识和亚细安事务经验,让他充分意识到区域合作与警示机制的重要性。去年,他带领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启动亚细安智库峰会,为区域永续发展和烟霾问题提供智库见解和建议。
凯德集团安装电车充电桩与太阳能板 推动能源可持续
2025年总统环境奖星期四(10月2日)在滨海湾花园举行,今年共有五名得主,分别是戴尚志副教授、梁志超博士(已故)、凯德集团、南洋理工大学,以及万态保育集团。尚达曼总统受邀为颁奖嘉宾。
主办方这次共收到58份提名。自2006年起设立的总统环境奖,是政府对个人、私人和公共领域在环保方面的付出,给予的最高荣誉。奖项所表彰的获奖者,与合作伙伴携手合作,在培养绿色公民意识、关爱共享环境、可持续发展和气候韧性未来方面,都做出重要贡献。
总统环境奖另一得主是凯德集团。凯德发展首席执行官兼凯德集团执行董事叶能栋说,获奖体现集团长期以来在房地产全价值链上可持续发展的承诺。集团将通过设计开发、资产管理与运营,以及基金管理,持续推动可持续发展。
凯德集团在新加坡、中国和印度等130多处物业中,安装超过2300个电动汽车充电桩。旗下多栋建筑屋顶部署了太阳能板,包括位于科学园的Geneo,安装了1400块太阳能板。
凯德集团旗下的“智慧城市联合创新实验室”(Smart-Urban Co-Innovation Lab),为行业领袖、初创企业和技术合作伙伴提供平台,整合多元化生态系统,在真实环境中共同开发、测试并推广智慧城市方案。
在迈向净零目标上,集团扩展碳数据平台,使用低碳材料,如工程木材和二氧化碳矿化混凝土。
政府支持本地农场品 颁奖礼晚宴食材由本地农场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总统环境奖的颁奖典礼晚宴,特地采用本地八家农场的食材,例如番茄、蘑菇、鸡蛋等,体现政府支持本地农场的决心。供应番茄的Tomato Town董事谭光胜受访时说,这次安排可激励团队继续以负责任和可持续方式在新加坡耕作。
晚宴还在每一桌摆上设计精致的“生态瓶”,这是永续发展与环境部联同APSN和本地社会企业Semula合作的结晶,采用回收塑料牛奶瓶制作而成,顶饰标识了SG60和总统环境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