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洛组屋楼下杂货店撤出迎来陶艺工作室。创办人受访谈及创业契机,背后原来藏着和离世母亲有关的亲情故事。
一些组屋底层会有单间的店铺,过去都是以杂货店为主。然而,这些年随着民众消费习惯改变,这类杂货店越来越少,有的组屋楼下店面不是空置就是变成自助洗衣店等。
位于勿洛南3道第163座组屋底层店铺,去年底就开了一家陶艺工坊Studio SF,由蔡平福(46岁)与太太杨顺子(32岁)一起经营。
蔡平福受访时告诉《新明日报》记者,在疫情期间自己与太太常去本地人气咖啡厅Nylon Coffee Roaster,而店内当时贴着一张陶瓷花瓶海报。他打趣告诉妻子自己未来也想通过这门手艺谋生。“结果在我生日的时候,我的太太就帮我报了五堂课,让我尝试。我一开始有点抗拒担心自己做不好,不过真正上完课后很有满足感。”
蔡平福过后上了80堂陶艺课,非常认真地学起陶艺。“其实我根本没有美术底子,上学时期美术课常常不及格。不过,制作陶艺品的过程是非常疗愈,让我不想停下来。”
爱上陶艺的蔡平福不久后就直接上网订购材料和陶轮,在家中设立陶艺工作室,下班后就开始专注做陶,妈妈更常常陪伴在侧。
蔡平福在2021年结婚后虽然没有和母亲同住,但仍每日下班后回到妈妈住处做陶,也借此花时间陪伴她。“妈妈从小把我和姐姐带大,我与妈妈的关系很好。不幸的是,她2023年11月份在家中摔倒,隔天去世。”
母亲不在了,在她家中做陶不免让蔡平福睹物思人,情绪顿时复杂。他深知很难继续在母亲的住处继续做陶。于是,他决定卖掉那间组屋,为工作室寻觅新地点。
蔡平福从组屋店屋找起但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要不然就是租金太高。后来,他从建屋局网站看到勿洛有组屋楼下的店铺可出租。
Studio SF去年11月开业,也正是母亲离开的一周年,对他而言别具意义。蔡平福听居民说那里之前就是杂货店,他希望这个工作室能延续邻里精神,成为居民交流分享陶艺的社区节点,让不同背景的人都能尝试。
完整报道,请翻阅2025年10月3日的《新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