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七大银行将从10月15日起实施新的数码交易防诈措施,以防诈骗分子在短时间内掏空账户。新措施主要针对大额转账,或许会影响公众的一些日常。以下问与答可助快速了解其中重点。

问:新措施适用于哪些账户?

答:适用于所有余额5万元或以上的新元个人活期和储蓄账户,包括联名账户。余额低于5万元的账户不会触动冷静期机制,但依然会在银行其他反诈监控下受到保护。

问:如何触动防诈机制?

答:当单笔交易加上过去24小时内的提款总额超过账户余额的一半时,就会触动防诈机制。一旦启动,有关交易和之后的转账将被延迟24小时,或直接被拒绝。

延伸阅读

本月15日起 线上转移银行户头逾半金额自动延后24小时
本月15日起 线上转移银行户头逾半金额自动延后24小时
反诈骗中心与银行合作 为4100人保住5460万元
反诈骗中心与银行合作 为4100人保住5460万元

问:哪些交易会受影响?

答:所有通过手机银行和网络平台进行的数码交易。柜台取款和自动提款机取现等非数码交易不受影响。

问:如果交易被延迟或拒绝怎么办?

答:客户会立即在手机银行或网络平台收到通知,并附有操作指引。若交易属正常,客户无需采取任何行动,24小时后会自动放行;若合法交易被拒绝,客户可与银行完成验证后重启。

问:客户若转账到自己在其他银行的个人账户也会被延迟吗?

答:可能。由于收款银行未必能立即确认收款人身份,因此即使是本人名下的账户,也可能触动防诈机制。

问:能否事先设定某些收款人或转账以免受影响?

答:为了安全起见,客户不能事先豁免收款人。不过,例常的定期转账、GIRO/eGIRO付款和账单缴费会被自动排除,不会触动机制而被延迟或拒绝。

问:如果急需完成一笔交易怎么办?

答:在特殊情况下,客户可在冷静期内通过银行分行、ATM或热线进行身份验证,以完成交易。不同银行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问:除了账户在短时间内转账,还有哪些情况可能触发冷静期?

答:银行有其他监控参数,可能因其他风险因素而延迟或拒绝交易。银行也可能主动联系客户进行确认。

问:所有银行实施新措施的方式会一模一样吗?

答:不会完全相同。各银行内部流程存在差异,但都必须符合《共同责任框架》的最低要求。客户将在新措施生效前收到各别银行的通知和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