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识别出蚊子身上的基孔肯雅病毒,对人体引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免疫反应,可区别出基孔肯雅热的轻症和较严重患者。这让医院能对症下药,将医疗资源集中在更需要的患者身上。
这项创新发现,让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传染病研究所院长伍芳葆成为今年“总统科学奖”的得主之一。
传染病研究学者伍芳葆在病毒感染免疫学方面的成就以及应对全球大流行的丰富经验而享有盛誉。她也是新科研生物医药研究理事会执行署长。
她自2007年开始研究蚊子传播的虫媒病毒,包括基孔肯雅病毒、兹卡等。她和团队发现基孔肯雅病毒可引发保护性或破坏性免疫反应,解释了为何部分患者能快速痊愈,有些则受长期关节疼痛之苦。通过识别这些免疫特征,可预测患者症状轻微或严重,有助于改善基孔肯雅热的诊断、疫苗和治疗方案,提升我国和区域应对疫情的能力。
冠病疫情期间,她和团队的研究成果也为我国疫苗接种策略、防疫措施等工作提供重要支持。“冠病疫情改变了我的想法,看到我们的研究不只是论文发布,而能带来即刻的影响。我希望能为现实世界带来改变和帮助。”
延伸阅读
总统尚达曼星期五(10月3日)傍晚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中心剧场颁奖给“总统科学与科技奖”得奖者。
总统科学与科技奖是本地科研界最高荣誉,今年迈入第17个年头,分成总统科学与科技奖章、总统科学奖和总统科技奖,以及表扬年轻科研人员的青年科学家奖。
国大校长陈永财教授获颁最高荣誉
国大校长陈永财教授致力于推动国大和我国的科研发展和教育并做出贡献,获颁最高荣誉的总统科学与科技奖章。多年来他大力引进和培养顶尖人才,提升了国大和新加坡科研的世界水平。
陈永财受访时说,小国如新加坡欢迎全球顶尖人才,但培育本地人才也同样重要。他认为奖项是对整个新加坡的科研和创新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可,“这代表我们的系统在过去30年已臻成熟,而人才是重要的产出之一,不限于外来人才也包括本地人才。”
杰出青年教授计划 国大从事教育研究者本地人占两成
他透露,有近百名年轻教授目前在杰出青年教授计划下在国大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其中约20%是本地人。
他也提及今年正好是国大创校120周年。“1905年我们从一所只有23名学生的学校,到今天我们有5万名学生,在全球也受到高度认可。”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医疗健康创新与科技研究院院长,同时在国大设计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执教的林水德教授是另一位总统科学奖得主。
今年总统科技奖则归南洋理工大学的新加坡氮化镓半导体技术转化创新中心执行总监黄玉荣教授。
另外,有四名年轻科学家因在研究与创新方面有杰出成就,从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主席王瑞杰手中获得青年科学家奖。
他们分别是新科研传染病研究所研究主管曾毅豪博士、国大设计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杰出青年教授与助理教授戴嘉平博士、南大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刘子纬副教授,以及国大设计与工程学院电机与电脑工程系杰出青年教授与助理教授王鑫超博士。
王瑞杰:RIE 2030计划将确保竞争力与韧性
王瑞杰致辞时说,政府会继续投资确保我国在基础研究能力、人才和基础设施持续领先,包括早前宣布今年内推出研究、创新与企业2030计划(RIE 2030)。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维持我国的竞争力、韧性和相关性;确保科学和科技改善本地与其他地区人民的生活;以及为应对新加坡重要的战略重点做出贡献。”
